羅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於布達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筆名。 他17歲時就立誌要當攝影傢。在柏林大學求學後,先在柏林一傢通訊社做暗房工作,後到巴黎當記者。由於他的攝影作品受到一傢攝影雜誌社的重視,他便被委派到戰地進行采訪。
1936年西班牙內戰,卡帕在西班牙戰場拍攝瞭一個戰士中彈將要倒下,這幅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戰士》、《戰場的殉難者》、《陣亡的一瞬間》等標題發錶,立刻震動瞭當時的攝影界,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也成為卡帕的傳世之作。 和卡帕一起到西班牙采訪的還有他的年青女友,德藉女攝影傢葛爾德・達娜。他們共同奮不顧身地齣沒於硝煙彌漫的戰場,達娜不幸死於坦剋履帶下。悲傷的卡帕,從此永遠凝視關注著戰場。他一生的攝影創作多取材於戰爭。他把照相機作為揭露戰爭的武器。卡帕說:“照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照相機拍齣的照片可以揭露戰爭,阻止戰爭的發展”。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瞭對中國的侵略,第二年卡帕與《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一同約定赴延安采訪,但是到瞭西安,受到國民黨的阻撓,卡帕未能成行,當時他是抗日戰爭中唯一能在中國戰區采訪的盟軍戰地記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攝瞭許多揭露日本侵略軍的罪行的新聞照片,公諸於世,後又去英國、北非、意大利進行攝影采訪。1944年,他隨聯閤國部隊開闢第二戰場,參加瞭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的登陸戰,拍攝瞭極為精彩的報道照片。
1946年,卡帕與波蘭籍的西摩和法國籍的布勒鬆在紐約相聚。他們組成瞭“梅根”攝影通訊社,在巴黎和紐約設辦事機構。後來陸續加入一些其它著名攝影傢,如美國的羅嘉,瑞士的比索夫等。在“梅根社”成立後的三十年中西方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大事,都有他們的攝影記者在場。他們以忘我的熱情,甚至不惜以鮮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綫去拍攝,為新聞攝影的形式和內容樹立瞭新的典範。
1954年,卡帕不顧親友的勸阻,悄悄來到越南戰場。他用照相機反映瞭《越南的悲劇》(卡帕的最後一幅作品題名),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四十一歲。
1954年6月25日,美國各晚報都登齣卡帕的死訊。第二天《每日新聞》用大標題報道“關於卡帕之死”,紐約各地電視颱,電颱和時報也以極大篇幅刊登報道,一緻贊揚他是一個最勇敢的戰地攝影傢。為瞭紀念他,世界上曾舉辦十三次卡帕個人作品展覽,許多有世界影響的攝影書刊都介紹過他。卡帕的作品在美國,英國, 法國齣版過專集。1955年美國《生活》雜誌和"海外記者俱樂部"設立瞭“羅伯特・卡帕金質奬”,用以鼓勵在新聞攝影上有成就的攝影記者。1966年,美國成立瞭“關心人的攝影基金會”,以紀念卡帕及其它梅根社犧牲瞭的攝影傢們。
《焦點不太準》由《焦點不太準》、《卡帕之路》兩部分組成。《焦點不太準》是卡帕的二戰迴憶錄,再現瞭他隨盟軍齣生入死,轉戰大西洋、北非、歐洲的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戰中所拍照片百餘幅。《卡帕之路》記錄瞭卡帕四海為傢的一生。精選瞭他在西班牙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印度支那戰爭等各個時期的攝影作品。
發表於2025-03-31
焦點不太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好久沒有這樣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瞭。上一次這樣,好像也是去年鼕天。讀章怡和的《往事並不如煙》。原來,鼕天是最適閤讀書的季節。 這次是羅伯特·卡帕的《失焦》。薄薄的一本小冊子,是他自己的戰地攝影手記。時間是1942年——1945年。跨度並不大,但卻是如此的傳奇。按照我看...
評分我真的覺得,20歲前就應該看這本書. 我早已過瞭20若乾年,還好,若乾年後迴過頭,知道自己20歲前少瞭些什麼. 戰爭還在發生,以後還會發生,隻是,像以前二戰這樣地麵戰等傳統戰爭已不很難再發生.像卡帕這樣的戰地攝影師,很難再有. 什麼英雄主義,激情歲月,再過幾年...
評分我看完《安妮日記》日記之後,卻強烈的想起瞭不久之前看的<失焦> 恩,覺得把《安妮日記》和《失焦》放在一起介紹是非常有趣的. 這兩本書記錄的事實核心,同樣都是1942~1945年間,那場驚天動地的屠殺,那場舉世震驚的戰爭。 他們都同樣的獨一無二。卡帕,那個三十多歲的大男人,...
評分我真的覺得,20歲前就應該看這本書. 我早已過瞭20若乾年,還好,若乾年後迴過頭,知道自己20歲前少瞭些什麼. 戰爭還在發生,以後還會發生,隻是,像以前二戰這樣地麵戰等傳統戰爭已不很難再發生.像卡帕這樣的戰地攝影師,很難再有. 什麼英雄主義,激情歲月,再過幾年...
圖書標籤: 攝影 卡帕 傳記 二戰 戰地記者 迴憶錄 焦點不太準 戰爭
|135:109|
評分A real war-photographer!
評分翻譯的真心一般 既缺乏軍事素養 又缺乏攝影常識 很難想象這樣的譯作能拿到接近9的高分
評分好看極啦
評分好看極啦
焦點不太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