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
當今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社會學經典大師,社會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也是古典社會學理論三大家之一。1894年任弗萊堡大學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兩年後轉往海德堡,直至去世前,都以此地為生活重心,和知識文化界往來交流而美稱為「韋伯圈」。1898年突然精神崩潰,並持續4、5年,在克服此危機而重新站起後,和友人共同主編《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文庫》,再度活躍於學術領域。他的研究、著作與思想相當豐富多樣和廣泛,既是社會、法律、政治與經濟學家,也是現代文化比較研究的先趨人物,並特別在宗教社會學方面有一龐大的研究寫作,致力於「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觀」。
雖未刻意建立學派,但學說卻廣為後人引用、討論與再三詮釋,歐美社會科學界於80年代掀起「韋伯復興」的風潮,連帶台灣也引發了韋伯熱。他在進行《經濟與社會》的龐大鉅著時,未及完成便不幸去世,由遺孀瑪麗安整理出版,被譽為二十世紀社會科學方面的最大貢獻之一。其他重要著作有:《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社會經濟學大綱》、《宗教社會學論文集》、《科學論文集》……等等,產量驚人,德國學術界編有《韋伯全集》。
「基督新教」與「資本主義」之間具有密切的關連,是韋伯當時學界的「共識」,對此,韋伯並沒有置疑,在1920年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結尾處明白的表示,他的論述所要證明的乃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並且不只是這精神、而且也是現代文化的構成性組成成分之一的『以職業觀念為基礎的理性的生活經營』,乃是由基督教的禁欲的精神中孕育出來的。」……
「清教徒想要成為職業人,我們(現代人)則必須是職業人。」……而韋伯在書中所要證明的,正是:(1)為什麼新教徒乃至清教徒「想要成為職業人」;(2)這種源於宗教上的禁欲的「倫理」,如何塑造出「資本主義的經濟秩序」這個「龐大的宇宙」、如何孕生「經濟上的禁欲」或「以職業觀念為基礎的理性生活經營」;(3)以及這種「經濟秩序」由於建立在「機械性的基礎」上,而變成一種驅動裝置式的「強大的宇宙」,迫使每一個人(不僅是直接參與經濟營生者)「必須是職業人」時,他對我們每一個人、乃至現代文化的整個命運的決定性影響。
重要的是,韋伯試圖藉由這樣的一項學術性的研究,提醒我們:「必須是職業人」乃是我們的文化時代中的每一個人的「命運」,必須正視此一命運的嚴峻面貌,才能作我們自己命運的主人。
前两天刘瑜写了篇文章叫作资本主义新人,里面引用了韦伯对于新教伦理的论述,认为这本书“在本质上就是给被马克思臭了大街的‘资本主义’四个字正名”。我在豆瓣状态里指出她这个观点错了。有很多人发信来质问我哪里有错,我说你去看我在豆瓣上写的书评,他们看了以后仍然说觉...
评分在资本占有者中、在经营管理者中、以及在现代大型工商企业的高级工人中,都会发现一个事实:新教徒人数较多。 这是为什么?到底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者认为,宗教派别并非是经济状况的原因,它在某种程度上倒似乎是经济状况的后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教的核心思想? 首先,新...
评分理性的吊诡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记得潘小松在《随便翻翻的从容》中曾说:“假如不是职业的逼迫,我以为读书的最佳状态是兴之所至、随心所欲随便翻翻:这是鲁迅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就倡导过的。”[i]读书不多,却也喜欢随性子读书,不愿受着太多目的的束缚。但碰到经...
评分 评分1 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里主要讲的还是一个观念和精神气质问题。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十分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何产生?韦伯从新教伦理影响的角度作了抽丝剥茧的剖析。 首先韦伯反对这样的观点——资本主义只是利益驱动的,资本家的发展充满了剥削和劳动人民的血汗。这样的...
中國與現代世界專題課程書單。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一貫式理解。 如今,早起的資本主義精神已經驅魅了,如今的資本主義,專家沒有靈魂,縱慾者沒有心肝。
评分琐碎却富于思辨,理想的社会学科著作写作样态。
评分琐碎却富于思辨,理想的社会学科著作写作样态。
评分琐碎却富于思辨,理想的社会学科著作写作样态。
评分琐碎却富于思辨,理想的社会学科著作写作样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