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
奥斯特于1990年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所颁发“莫顿‧道文‧萨伯奖”,1991年以《机缘乐章》获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提名,1993年以《巨兽》获法国麦迪西文学大奖,2006年10月获颁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作品除了小说《月宫》、《纽约三部曲》、《幻影书》、《神谕之夜》、《密室中的旅行》等,还包括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评论集《饥渴的艺术》及诗集《烟灭》。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国语文。
在文学创作之外,奥斯特也热衷于电影剧本写作并曾独立执导电影。目前与妻儿定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paul auster的书主题都一样啊,但是因为描绘的重点不一样,所以可读性还很高。这一本月宫恰好适合月圆之夜阅读,书中幻觉一样的记忆每一笔都提醒读者生活随时失控——至少是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年代和地点,如果你不遵从当时的游戏规则,很有可能连自己一日三餐都难以把握。说起来...
评分“六十年代”,是二十世纪史上的一个特别时期。中国的“红卫兵”和“文化大革命”、法国的“五月风暴”、英国的摇滚乐以及美国的“嬉皮士”,都出现于此。那是一个真正的年轻人的时代,充斥着大麻、性乱、摇滚乐、反战与示威游行,空气里满是反逆、颠覆、放纵和动荡的气味。斯...
评分一部伟大的小说! 请允许我这样表达对保罗奥斯特的喜爱。 因为一份最深刻的孤独即将开始! 或者看过的人会认为剧情稍微有点俗。但我觉得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会明白个中感受。 深深的孤独隐藏在每一个文字的深处。 像我这种人看了太有感触了,那份孤独一直绞结在心中,久久不能退...
评分自始至终我都不太喜欢保罗奥斯特。 在《月宫》之前,我看过《幻影书》和《神谕之夜》。神谕之夜的故事情节已经完全没有印象,只是很盼望见见里面反复描述的那种笔记本。但幻影书我还记得,他借主人公之口描述海克特的前半生,口吻平淡,从容不迫中扑面而来的是人生巨大的荒谬...
评分读不下去月宫了。从佛格在中央公园被找到开始,接下来的事情就像一个骗子对着你扯淡,一个不自觉又拙劣的妄想症者,而他讲的,除了怪异的“好运气”之外,再没有其他。那一片一片描述不同人与遭遇的文本,充满了陈腔滥调。 您不能这么写小说吧....
"not turning away until it found its place in the darkness."
评分在现实中线性进行的三代家族故事以保罗奥斯特一贯的巧合与偶遇串联叠加,成为多层次的在路上式的自我寻找历程。大片内心独白流畅却又断点停顿恰如其分,陪伴我近一个月来每天pendeln去上班的日子。
评分那些不怎么讲故事的过于抽象的小说,我读得想撞墙想撕书。但保罗奥斯特这种只讲故事的小说,我似乎也不是非常喜欢。也不完全是故事性强的缘故,而是因为故事有些离奇色彩,effing的故事都让我联想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
评分同样一年人类登上月球。
评分He knows well the magic to make the unplausible pausible. A story geniu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