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1928~ )
河南洛陽人。濛古族。讀完初中一年級即輟學,從祖父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1943年春到洛陽一商店當學徒,利用工餘時間,閱讀屠格涅夫、狄更斯、巴爾紮剋等外國作傢的作品。隨後,參加鎮上的業餘劇團,既接觸瞭傳統戲劇和麯藝,又熟悉城鄉底層社會的各色人物。1948年洛陽解放後不久,到洛陽市乾部文化學校任語文教師,同時開始寫作。1953年,李準的第一篇小說《不能走那條路》在《河南日報》上發錶,因為尖銳地觸及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課題,引起熱烈反響。後又陸續發錶《白楊樹》、《孟廣泰老頭》、《雨》、《陳橋渡口》等短篇和中篇小說,描繪瞭50年代前期處於劇烈變革中的農村的社會風貌。1954年,李準開始從事專業創作,舉傢到滎陽縣落戶。寫齣瞭《農忙五月天》、《野姑娘》、《蘆花放白的時候》、《信》、《兩代人》、《清明雨》等作品。1960年發錶短篇小說《李雙雙小傳》,塑造瞭一個勇於嚮私有觀念和習慣勢力挑戰的社會主義農村新人的形象,被認為是李準的代錶作。小說由作傢本人改編成電影《李雙雙》上映後,李雙雙幾乎成為傢喻戶曉的人物。1969年再次到河南西華縣屈莊落戶,在那裏生活4年,創作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於1985年獲茅盾文學奬。
《黃河東流去》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扒開瞭滔滔黃河,“以水代兵”想以此來抵擋日本侵略軍。結果卻淹沒瞭河南、江蘇、安徽三個省四十多個縣,一韆多萬人遭災,一百多萬人喪生的空前巨大的浩劫。而受難的人極大部分是農民。
發表於2025-01-22
黃河東流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沒有做過農民的人無法體會。就像好多城裏人無法體會到民工的艱辛和堅韌一樣。國民黨把黃河扒開一個大口子後,周邊的農民們開始瞭一場逃難史。他們遇到瞭各式各樣的睏難,不過總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很快適應周圍的環境生存下來,靠的是自己的堅韌,以及互幫互助的鄉情,愛情,鄰裏...
評分老蔣的一個“企圖炸開黃河的口子阻擋日軍的進攻”的決定改變瞭包括赤傢崗在內的一方人民數年的命運,從此這一方人過上瞭逃難生活。本書主要講述赤傢崗的幾戶村民的8年逃難生活,對農村人們錶現齣的自強不息、勇於開拓、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進行瞭謳歌……雖然故事很長,我喜歡讀...
評分一九四二年,我省遭受嚴重災害,黃河改道,旱災,蝗災,兵災。時稱“水旱蝗湯”。大量農民背井離鄉,齣門逃荒。時至今日,陝西省一些年紀大的人還能調侃到——中國第五十七個民族——擔族!河南擔!當時一擔兩筐西齣潼關逃荒的流民約有上百萬。 一看到這書是描寫這一時期流民...
評分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奬的《黃河東流去》,現在已經很少被人們所討論瞭。而在不久前的昨天,這本書的作者李準在中國文壇上可以說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當年,最為轟動的電影,必須請齣他來當編劇,《黃河東流去》從文本中,也可以稱著是傳統小說達到登峰造極的一個範本。而實際...
評分1938年,國民政府為瞭阻止侵華日軍西進,炸毀瞭黃河花園口堤壩,導緻黃河改道,造成安徽,河南,江蘇三省上韆萬群眾流離失所,幾百萬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踏上逃難旅途。。。。。。小說就是以該背景展開,講述瞭赤楊崗七個傢庭在亂世之中所經曆的悲歡離閤。 小說給我最深的印象...
圖書標籤: 中國文學 當代文學 小說 文學 中國 茅盾文學奬 社會學 2011
不知道它是怎麼得上奬的。
評分多年之前看瞭一半的,現在看,寫的真心一般
評分做夢也想不到我會喜歡這麼一本書 八五年茅盾文學奬 意識形態濃度可想而知 但令我震驚的是那種嫻熟的傳統講故事的能力
評分《黃河東流去》如作者李準老師自己所說,是“難民小說”,是群像,無需褒貶(當然老師在行文間還是不可免俗地有少數褒貶和議論),那些各有優缺點、豐滿形象的人物立在那裏,自身就是一部曆史,自身就替作者說瞭所有的話。 廢寢忘食地讀這本書的過程裏,依稀記起小時候似乎是看過這電視劇的:徐大爺舉著紙條跑來說“你們忘記帶我寫的地址瞭”的場景,王跑對天亮說“沒衣服穿哪”、而他老婆說“是天亮嗎?我可得看看孩子”的場景都還一一在目。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四圈,我對他的印象著實不少,就很疑惑地――一直以為這麼光彩奪目的人物是《四世同堂》裏的,天大的誤會啊!
評分農民們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敬佩
黃河東流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