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壓卷之作
四萬公里的跋涉、尋訪人類古文明遺趾,
這是前無古人的一次旅行、
也是寫作者從未經歷過的驚嘆與悸動──
余秋雨說:
「這是我的壓卷之作,
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本書!」
余秋雨從 1999 年年底開始實施歷時 4 個月的「千禧之旅──從奧林匹克到萬里長城」採訪寫作計畫,以完成古老的中國文明對世界其他四大文明的世紀拜會。整個活動行程有 3 萬多公里,幾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的古老大河文明,包括了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各國宗教文化。途中,余秋雨每天以日記方式記錄見聞感受,這些日記及沿途所拍攝的數十幀發人思古之情的照片,構成了一本不同於傳統書籍形式的書。可以說是文化苦旅的國際版。
這是一份真實的考察日記,記錄余秋雨在 20 世紀最後幾個月的數萬里行程。余秋雨與鳳凰電視台一行於 1999 年 9 月 27 日啟程,尋訪世界的古老文明。旅程開始時,5 輛吉普車從香港海運至埃及亞歷山大港,人員乘坐飛機至希臘雅典,考察完希臘本土和克利特島後至開羅,與吉普車會合,然後由吉普車走完全程,直至返回香港。
此次訪察的重點旨在探訪古文明,考察團決定選擇荒涼,因此沿途所至之處盡是衰落與荒涼,危險、政府管不到的蠻荒之地。旅程由希臘為起點,探訪雅典、邁錫尼等古城;其次來到埃及,憑弔金字塔和法老王;接著,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地區而去,這些神祕的國家,人民常年飽受戰爭摧殘;再來,去到人口爆炸的印度,一探菩提樹與洞窟;最後,抵達終點尼泊爾,從此地回到祖國:中國。
第一次听到余秋雨是高中,一个朋友成天捧着老先生的《借我一生》。文人媒体曝光率过高难免引来诸多非议,因此我并非怀着对作者的敬畏之心来翻开这本旅途日记的。 从希腊出发,越地中海抵埃及,出西奈半岛到以色列、巴勒斯坦,过约旦河探约旦,穿烽火伊朗、伊拉克,垮...
评分看千年一叹,暂时忘却了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 算是大脑的一次回归和调节。 同时,增加文学,见闻。拓宽了人的胸襟,看到文化的广博胸襟,哪里还有会自满个人的胸襟,差的远。只有自谦了。 喜欢他的书。还在看他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余秋雨先生跟随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在世纪之交越野数万公里去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照他的说法:“在即将跨越这道千年山梁时,不能不回头看看以前的那几道千年山梁。”整个行程的路线是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
评分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读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面对历史的种种,竟有些措手不及。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
评分关于旅游笔记的书目前在书市随手拈来,我没有理由的挑了余秋雨的这本书来读,关于他的书,称赞有之,挨骂有之,对于余秋雨的印象也仅仅是在一届青歌赛的点评中,他说: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叫法国,一个叫英国......还未来的及解释这句名言的出处,他哽咽着从衣兜掏出手帕逝去眼...
语文摘抄(数学簿)3。
评分並沒有讀過太多余秋雨的書,但他的文字倒真有幾度功夫。此書讀來瀟灑輕鬆,又不失憂患感言,透過他和電視台的一次古文明之旅,訴說不同文化的破碎與餘輝。書是有點兒厚,但讀來一點也不覺沉悶。
评分文明与荒芜,究竟是何关系
评分千年才叹一次,秋雨对外国文化的解读是作了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这是一个中国文人无法回避的。
评分文明与荒芜,究竟是何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