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我国第一个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骨干之一。开创了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研究领域。在东南大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1927年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在全国布设了四十几个观测台站进行地面和高空观测,开始天气预报工作。整理出版了中国气候资料。改革了气象观测中的计量标准,开展了我国区域气候的研究。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发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我国优厚的气候资源和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1972年增补、修订了《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发表于2025-04-15
天道与人文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懒得算印张了,强烈怀疑这个印张也不对。这明显就是把另一本书的版权页贴过去,只改了书名,别的一概没改。两本书印张一模一样这么巧,概率还是很低的。书号和封底上的书号都对不上。这个出版科也就算柔顺的了,这样的版权页还不把责编乱棍打出来! 金瓶梅里王婆说,但得一片橘...
评分一是《古今气候变迁考》系列,用历史文献上的物候资料证明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比较显著的温暖期和寒冷期,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很容易让读者(如我)联想到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寒冷期基本上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期相对应。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今人中...
评分一是《古今气候变迁考》系列,用历史文献上的物候资料证明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比较显著的温暖期和寒冷期,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很容易让读者(如我)联想到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寒冷期基本上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期相对应。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今人中...
评分一是《古今气候变迁考》系列,用历史文献上的物候资料证明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比较显著的温暖期和寒冷期,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很容易让读者(如我)联想到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寒冷期基本上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期相对应。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今人中...
评分懒得算印张了,强烈怀疑这个印张也不对。这明显就是把另一本书的版权页贴过去,只改了书名,别的一概没改。两本书印张一模一样这么巧,概率还是很低的。书号和封底上的书号都对不上。这个出版科也就算柔顺的了,这样的版权页还不把责编乱棍打出来! 金瓶梅里王婆说,但得一片橘...
图书标签: 竺可桢 大家小书 科普 气象学 科学 物候 文化 散文
《天道与人文》作者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天道与人文》所收文章,主要依据《竺可桢文集》,部分依据《竺可桢文录》《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物候学》《看风云舒卷》等书,多数是竺可桢长篇大论中与文史知识相关的精彩节选。
: C53/8114
评分科普读物 有些当年教材上的内容 大概是比较早的原因
评分名篇“初步研究”中把令人恶心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删了,但好些数据也被删了
评分严耕望所说的专精与博通,大抵如此吧
评分科学家翻历史书, 春秋里面观寒暑, 诗经里面看冷暖, 铜雀台下橘子青, 蓬莱殿前橘子红, 唐诗里的梅花开, 宋词里的梅花败, 盛唐热而南宋冷, 陆游张籍争荔枝, 风月里面谈风月, 故纸堆里做想像, 颇有诗人的浪漫, 印度热而佛吃素, 理科生翻文科书, 科学家在想当然
天道与人文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