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茨威格在二十年代相继完成了以《世界建筑师》为总标题的三部传记:《三大师》、《三诗人的生平》和《与魔的博斗》。其中描写三位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大师》最具代表性。在这部作品里,他以“凝炼、浓缩和准确”为原则,怀着炽烈的热情,运用犀利的笔法和浓烈的色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80分。 只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茨威格这样一个天生感性而又不善于自持的人,是不应该给别人写传记的,就是写也注定不合格。如果说我们将其视为一名优秀的传记作家,那么他在呈现一个人物生平事迹方面是不够严谨的,他在评断一个人物功过伟劣方面是不够冷静的,而这些是...
评分1799年,法兰西诞生了拿破仑的帝国,也诞生了一代文豪巴尔扎克,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拿破仑成为巴尔扎克青年时代的一切追求,也正是这个时代,为巴尔扎克的天才提供机遇,让其在文学领域的澎湃中建立自己的帝国。 革命时代的动荡与拿破仑功绩的唯一成就巴尔扎克的天才。巴尔扎克...
评分三位大师,三个创造世界里的上帝,他们用自己的大脑认知了这个世界,从而用比分别书写了自己的世界,巴尔扎克是情感的世界,也是欲望的世界,是披着人间喜剧外衣的人间悲剧,他塑造了人物,他的人物有典型性,也是居于自身而创造人物的上帝,那些人物的命运都由自身性格所决定...
评分今天本来打算读完茨威格的《三大师传》,现在看来完成不了了,这本书中蕴含的激情,带给我的感触让我来不及消化。他的小说是纤细敏感的,透视人物的内心,每一个心理活动,而这种同理心用到传记中,探索到每个作家人性深处的幽微渺远,细细将他们呈现出来,却迸发出让人痛哭的...
终于读完了。最喜欢的部分却不是他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而是狄更斯。24.04.2016
评分终于读完了。最喜欢的部分却不是他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而是狄更斯。24.04.2016
评分没有常规的传记写作方法,充满了象征手法的写每个人物,激情澎湃,看上去茨威格长的那么瘦小,可作品却犹如奔流的大河,气势逼人啊
评分巴尔扎克四星,狄根斯那篇五星,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篇四星,综合四星。其中辗转通过对这三个人的描述以及歌德的引用,而体现的对于法国文学,英国文学,俄国文学,德国文学的对比和看法都极为出众——几乎是几行字便概括了我为何如此抵触英法文学的原因——那种世俗性的,不超越到彼岸的,愉快的,最后终成正果,不深入到黑暗里的小说,只有不多的小说家是例外,那种全新构造的自己的世界,现实却凌空,只是表象的世界,即便是我那么喜欢的毛姆还是超不出这种世俗性。但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方面,德国人大概还是不太能理解俄国人,而生在那么富裕的犹太家庭的茨威格也并不能真正的理陀老的信,他的痛苦,矛盾,思想,虽然在作品的内容的把握,艺术特色上都写的非常好,和莎士比亚的对比更是点睛。但由于他个人的厚爱,难免有夸大之嫌,比如对于陀老的人物竟然能用“丰富”这个词来形容,在我看来和巴尔扎克的人物一样是意念为骨架血肉的产物。
评分第一,我对Zweig的文字和叙述一直无比欣赏信任;第二,Balzac和陀翁都是我心中的神,狄更斯也是神只是相比偏柔气,少了呼风唤雨的感觉;第三,文字到巅峰的时候,是可以寄寓对象身上燃烧的;最后,这三个人的并列无比合适,Zweig甘做光辉的衬托者,于是杰作诞生了。文学不需要万神殿,但需要建立万神殿的柱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