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qiuzhijie.com
邱誌傑,福建漳州人,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版畫係。現為職業藝術傢,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九十年代初以其大型裝置作品《大玻璃…關於新生活》知名於中國當代藝術界。此後轉嚮以攝影和錄像等作為創作的主要媒體,是最早在觀念攝影的新領域進行探索的藝術傢之一。創作領域貫穿繪畫,攝影,裝置,錄像和行為等各種媒體,作品在世界各地展齣和收藏,並且是影響廣泛的理論寫作者和策展人。
【目錄】
1 誰應該看這本書
2 僅僅拍照不是藝術
3 求真意誌:人工製像的劃時代革命
4 歐洲思想的象徵性器具
5 第一張照片的傳教士拍的
6 現代主義與攝影
7 攝影傢都攢下瞭哪些招數
8 攝影的尊嚴在於紀實
9 傻瓜機革命
10 攝影之後的攝影
11 客觀、現客觀、極端客觀:對相機的非控製傾嚮
12 撒開你的傷口:另類社群攝影
13 機械眼勝過人眼
14 攝影之前:擺拍
15 思想類型:錶演和導演
16 玩偶世界:我是你的鏡子
17 透視與角度:置景攝影的自我設局
18 從靜物到置景
19 在攝影與攝影之間:拼貼
20 從底片濛太奇相紙濛太奇
21 非濛太奇拼貼
22 采樣時代:數量的意義
23 時與時之間
24 敘事攝影:真實的謊言
25 攝影之後:塗繪
26 掃描:流水賬
27 異形與妄想:數字化拼貼中超現實主義的幽靈
28 數字作為分析方法
29 數字雕塑:非攝影圖片
30 拼貼在環境中:攝影裝置
……
我的目的是要告訴讀者,攝影不是你所想的那麼復雜深奧,你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沒有昂貴的器材,也不指望通過攝影來謀生,你還是可以通過它來理解,來感覺,來夢想。我的讀者是那些曾經被圖像的力量所打動的,同時在生活中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於形象的奇思妙想的人……而不是專業攝影工作者。
——邱誌傑
對於在新聞學院(係)接受完高等攝影教育的人來說,攝影在他們的腦子裏還行不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習慣於落入新聞攝影的窠臼,眼界也就總是不會完全打開。他們所談論的大師們總是不齣那麼幾位,布列鬆和尤金史密斯等一乾紀實攝影的先賢們(布列鬆到底是不是應該歸屬於紀實攝影大...
評分最近買瞭不少值得一寫的書,最高興的是《讀書》這麼多年竟然第一次齣瞭精華文集,雖隻是收錄瞭近十年來的文章,卻也讓人歡喜雀躍,晚點慢慢介紹。《攝影之後的攝影》卻是這兩天閱讀過程中特彆想拿齣來分享的。 《攝影之後的攝影》 作者:邱誌傑(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版畫...
評分在這本書的第一節“誰應該看這本書”裏,邱誌傑說:“我的讀者是那些曾經被圖像的力量所打動,同時在生活中有這樣或那樣關於形象的奇思妙想的人,是那些想要延伸和觸摸這些想象的時候,卻又立刻被各種專業詞匯錶搞怕瞭、因此停在門口的人,而不是專業攝影工作者。”——按照這...
評分攝影是文字以外最大的媒體,它操作簡易,傳播便利。幾乎替代瞭繪畫的寫實功能。在曆史上繪畫還是攝影確實有過爭議,但在現在已經不重要,因為攝影在實利功能之後也和繪畫一樣,在技巧和錶達上百花齊放,而且它和繪畫結閤在一起,在現實世境中成為實現幻想的方式之一。 然而也...
評分攝影是文字以外最大的媒體,它操作簡易,傳播便利。幾乎替代瞭繪畫的寫實功能。在曆史上繪畫還是攝影確實有過爭議,但在現在已經不重要,因為攝影在實利功能之後也和繪畫一樣,在技巧和錶達上百花齊放,而且它和繪畫結閤在一起,在現實世境中成為實現幻想的方式之一。 然而也...
第一本在電腦上看完的書。攝影越發展形式越豐富,就越偏離它最初的樣子,就像昨天看的《阿基裏斯與龜》,畫著畫著就成行為藝術瞭。
评分非常規,闢蹊徑,如歌聲一樣攝影作品大多依賴於拍攝者的個性和觀察視角,畢竟這世界隻是柏拉圖洞穴中在牆上晃動的火光,它需要在我們的對麵,投射在我們心中纔具備形象。繁華褪盡的照片是真誠,經過層層布置和僞裝的作品,那既是一種創意的纍加,也是尋找同好的一種隱晦手段。有時候我也說不清這麼安排是為什麼,隻是心代替我作齣瞭選擇。數字化拼貼那一章談到瞭李小鏡,想到某次獨自去美術館在某個隱蔽的館中館看過他的展覽,半人半獸的完美結閤形象,印象深刻。
评分攝影之後的攝影
评分從古典主義,紀實攝影到抽象分割再組,行為藝術,數碼閤成...一個必然要經過的過程和偶然構成的人工選擇.非從傳統角度概括,非綫性思維突破時間和邏輯的綫性軌道,隨意跳躍生發.照片構圖的本身的平衡與需要藉助其他因素(如剪切再拼接)改善原本欠缺的平衡.做為一種生活方式,能夠達到像李天丙那樣,條件貧瘠,50年如一日用自然光暴光,心裏默讀著,感覺著時間,在山泉中衝洗他的相片.這種狀態.
评分有些藝術太高端...但是這種思路我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