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1965年考入北京四中,1969年春到云南插队,1971年参军;1976年回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1984年执导处女作《黄上地》,1985年以此片享誉国际,并连带使大陆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名声鹊起。
主要作品有《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先后在国际上多次获大奖。
曾分别于1989年、1993年、1998年做过柏林、威尼斯和夏纳世界三大电影书的评委,并做过日本神户、葡萄牙里斯本、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本書是陳凱歌回顧他在少年時經歷文化大革命的過程,其對文革的反思與一般文革文字大異其趣。陳凱歌說:我一直認為我的人生經驗大多來自那個時期,其大最重要的是,這個革命幫助我認識我自己,認識自己即認識世界,明白這一點,就決定了我的一生。
这本传记中,陈的自我批判令人难以致信。人性的丑恶与良知就在其间穿插,既让人不敢正视,又叫人不得不面对。
评分有这么一个导演,我一直以来就以为他到目前为止只拍过一本好电影,这本电影是我认为的华人拍的最巅峰的作品,如同万米赛跑中,超越第二名500米远。他就是陈凯歌,这本电影就是《霸王别姬》,不可能被他自身超越,而且也不大可能在将来被别的导演超越。今天读了他的自传作品《我...
评分 评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世界仿佛在一夜之间改朝换代。一下子抛弃了一群老派的人,带着另一群人潇洒出走。你好象能够感到这种被遗弃的失落,又好象自己也被人群推着走,去迎合这个一切以便捷和快速为主的科技时代。一个人没有历史感是可怕的,一群人都没有,便是时代的悲哀。陈丹...
评分初识陈凯歌,还是在他最巅峰的那部《霸王别姬》中。 彼时凯歌携着几位主创风光亮相嘎纳,最终横扫一系列国际大奖并摘得中国电影至今唯一一座金棕榈,打开了中国电影与国际接壤的新局面,不可谓不是荣耀四方。 《霸王别姬》耗尽陈凯歌一生才华与心血,才得以惊艳世界,但我今天...
导演那么忙写书也不容易 三星看着太少勉强给个四星 今天整理电脑文档整理出了陈凯歌的这本书 几乎完全忘了大一时看过此书 仔细想想 书中内容大概尽忘 只有他回忆苹果城的那段模模糊糊有些印象 当时看觉得陈导文笔不错 今日仍觉不错 但是 同样写文革 小波写得可能10年之后我还能清楚地记起王二 陈清扬 小转铃 线条 龟头肿血等等 只四年不到少年凯歌几乎尽忘 一段历史 两段记忆 虽然最近陈导无好片 但仍怀有期待 务正业的好
评分陈导对于自己年少意气时的自醒和忏悔,但那是整个时代的错误,无关乎个人。那段记忆清晰地烙刻在他的人格里,还有他的霸王别姬里,如泣如诉。
评分从文革中走来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失败了,一种死了。
评分(图书馆只有台湾版)写得太好了!文字自然,有张力,画面感强,是文艺片导演的范儿~对文革的反思切中要害,像是出自学者手笔;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文革,以小见大,提供了绝好的历史素材。陈恺歌的文笔更甚于电影方面的才华啊!
评分导演那么忙写书也不容易 三星看着太少勉强给个四星 今天整理电脑文档整理出了陈凯歌的这本书 几乎完全忘了大一时看过此书 仔细想想 书中内容大概尽忘 只有他回忆苹果城的那段模模糊糊有些印象 当时看觉得陈导文笔不错 今日仍觉不错 但是 同样写文革 小波写得可能10年之后我还能清楚地记起王二 陈清扬 小转铃 线条 龟头肿血等等 只四年不到少年凯歌几乎尽忘 一段历史 两段记忆 虽然最近陈导无好片 但仍怀有期待 务正业的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