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左京1931年生于大阪,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同时也是随笔家、采访记者兼剧作家;1962年他在《SF杂 志》发表《易仙回乡记》,从此走上创作道路。
1966年发表的《在无尽长河的尽头》,使小松左京一举成名。
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没》,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销售记录,成为当年日本第一畅销书(后又由东宝公司拍成电 影),并于翌年荣获第27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第5届日本科幻文学星云奖。
1985年,他以小说《首都消失》获第6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
小松左京与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誉为日本SF界的“御三家”(三大名家),1993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 发现的小行星便以小松左京的名字命名。
故事围绕着日本列岛展开。
小笠原群岛北部一个七十米高的小岛一夜之间沉入海底。负责调查工作的地球物理学权威田所博士与深海潜水艇驾驶 员小野寺俊夫潜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沟发现了大规模的异常现象。与此同时,日本列岛上也发生了新干线工 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桥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动频繁、地震不断。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开了专家听证会,会 上田所发出了日本即将沉没的警报。将信将疑的政府部门立即制定了应付紧急状态的“D-1”计划,展开了绝密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发生,日本面临沉没的事实越来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 不在“D-1”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计划。当日本沉没的消息公开时,国际社会立即展开了 救援活动,同时,打探日本沉没后远东局势的情报活动也开始了。
日本列岛沉没了。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开始了历史性的流浪生活。
# 一 日本有社会派推理小说,而《日本沉没》,按照我的看法,则可以归为**社会派科幻小说**。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是迈克尔·克莱顿,故事线会是什么样子:一定会有大量的篇幅用在日本人民如何逃难上面。主角的任务就是不断地经历一个接着一个的灾难,协助一波又一...
评分我得说,《日本沉没》真的是一部相当疯狂的小说。我不仅佩服作者在理论研究、资料考证上的缜密布局,也更加佩服他能够想象出“日本沉没”这一末日景象的勇气。 当然,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并非灾难故事,而在于其内部蕴含的深远社会预言。日本通过战后极大发展生产力,成为世界第...
评分《日本沉没》是日本资产阶级作家小松左京写的一部小说,1973年出版。作者采取科学幻想的手法,虚构日本列岛发生大地震后逐渐下沉,以及沉没前后国内的惶恐和国际的反应。 作者利用了日本社会上对日本经济恶性膨胀,气候异变和地震频发的不安心理,宣扬日本面临“沉没...
评分作者的知识面真的广,小说前部分就像一篇篇科学评述报告,有各种非常专业的词汇和科学原理来解释日本即将沉没这个现象,看得我懵了很多地方直接跳过。中间部分除了对灾害损失的描写,还有涉及许多日本政治的东西,应该说作者写的好的地方就是他对大灾变过后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动...
评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idea,但是被作者写成了枯燥的地理课本。大量篇幅写各种技术细节,极力展示自己的学术知识很渊博,明显地在掉书袋,要么就是骗稿费。各种专家反复进行学术讨论,一个人的发言居然占了好几页,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昏昏欲睡,只能是大段跳过。除去这些极为冗长乏味...
有点像黄祸。站在政府角度经历末日体验,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人和事比较引发思考。但就这故事背景而言,写得有些平实。
评分有点像黄祸。站在政府角度经历末日体验,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人和事比较引发思考。但就这故事背景而言,写得有些平实。
评分“就像一个你深爱的女人正要死去,你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评分有点像黄祸。站在政府角度经历末日体验,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人和事比较引发思考。但就这故事背景而言,写得有些平实。
评分结构布局有点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