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從東西文化交流探索史前時代的帝王世係
由三代都邑論其民族文化
(一)引言
(二)夏後氏都邑十遷
(三)殷商都邑十六遷
(四)周都十餘遷
(五)論三代異族
(六)論三代文化異徵
(七)夏後氏文化
(八)殷商文化
(九)周代文化
(一○)論周祖後稷興於夏衰
新殷本紀
蔔辭所見先帝高祖六宗考
(一)先帝
(二)高祖
(三)六宗
(四)結論
宗法考源
開國前周人文化與西域關係
(一)七日周製
(二)以事紀年
(三)火葬
由陳侯因銘黃帝論五帝
禹平水土本事考
(一)論書始《堯典》即以洪水神話為國史起點
(二)論禹平水土故事傳自殷商
(三)論禹字從蟲九即《楚辭》所謂雄虺九首
(四)論能平九土之句龍即禹之化名
(五)論禹盡力乎溝洫演自“禱雨不如決瀆”神話
(六)論禱雨之祭周名舞雩,雩用人犧
(七)論“舞雩”即“墲”之語誤,禹之為禹,得名於墲
(八)論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演自禱雨山川神話
(九)論禹閤諸侯於塗山演自禱雨神話,其“娶於塗山”演自止雨神話
(一○)論渝州塗山本杜宇遺跡
(一一)論禹勞天下而死為社
(一二)論禹為姒姓,姒象蛇身自環形
(一三)論禦龍氏為祀龍之官,夏後禦龍即其民族圖騰神話
(一四)論飂叔安即安,安即九黎九隆之圖騰
(一五)論越王無餘亦舞雩之音轉
(一六)論鮮虞、厹繇皆東鬍部族,匈奴以厹繇為圖騰,故傳為夏裔
(一七)論夏後氏宗禹與蘇美爾人所祀恩利爾神格相同
由鯀堙洪水論舜放四凶
(一)論共工壅防百川為鯀堙洪水故事所分化
(二)論共工、帝鴻、帝江、渾敦、驩兜,皆為鯀之緩言
(三)論帝江之最初神格為江神
(四)論帝鴻即陽鳥,隨日南北,故或以象徵旱神
(五)論誇父飲河即虹飲水之喻言,虹亦共工本名
(六)論虹象兩頭蛇,鯀篆作蟲,即其彆體,鯀堙洪水亦演自虹飲神話
(七)論殛鯀於羽山,即放驩兜於崇山,故鯀又稱崇伯
(八)論流共工於幽州演自逐旱魃迴朔漠神話
(九)論共工怒觸不周山為不周風吹摺沙邱之喻言
(一○)論窮奇、窮發即有窮鬼,窮得名於躾,故世傳後羿作弓
(一一)論羿即霓之音轉,“羿焉彃日”演自朝隮其雨神話
(一二)論共工即倕,倕即檮杌之閤音
(一三)論檮杌即饕飻、委蛇,其貪冒故事演自靈蛇吞象寓言
(一四)論周鼎著饕飻,取其公正勇武,為吉祥之象徵
(一五)論饕飻、窮奇為匈奴部族,匈奴為夏後氏苗裔
(一六)論檮杌、渾敦亦羌人圖騰
(一七)論“舜流四凶族”故事演自春鞦士大夫之“戎狄無親”觀念
(一八)論《孟子》所傳“舜放四罪”故事純演自雷神擊旱龍神話
(一九)結論
後土後稷神農蓐收考
(一)論烈山氏子柱即後土
(二)論八愷主後土,後土即司徒,八愷即“鄨令開明”之簡稱
(三)論柱即杜主,“後稷”亦“司畯”傳寫之誤
(四)論杜主開明彆號叢帝,叢帝即叢社
(五)論“束木而塗之”為社主,主以木為質,故或謂之杜主
(六)論社音轉為坤,坤為地為母,故知後土即原始地母神
(七)論方社象徵地道曰方
(八)論薑嫄為原始地母神,其生後稷故事演自農耕神話
(九)論田祖即農神,不必為叔鈞、後稷
(一○)論神農即農神乙稱
(一一)論神農製耒耜演自“農祥晨正”神話
(一二)論蜃為原始農器,農字即象摩蜃而耨形
(一三)論蓐收亦農神,因公族有罪,磬於甸人,乃誤為天之刑神
(一四)論蠟讀為藉,即所謂耨獲之藉,所以祭蓐收
(一五)論蓐收即後稷,其所潛大澤在敦煌,疑周本氐族
(一六)論邦社與國傢民族相終始,又當為圖騰遺跡
(一七)論裏社即氏族圖騰,社母即原始地母神
(一八)結論
句芒、高禖、防風、飛廉考——風神篇
(一)論風神古名箕星或曰飛廉
(二)論飛廉一名費中,急言為風
(三)論禹戮防風氏與周公驅飛廉同為寜風寓言
(四)論汪芒即句芒,句芒為木正,即鳳鳥氏為曆正
(五)論句芒麵方,象風之有四方,其鳥身得名於鳳
(六)論《莊子》鵬運為風之寓言,《周易》所見朋字,亦皆讀為風
(七)論句芒作網羅演自係風神話
(八)論玄鳥即高禖,高禖亦句芒音轉
(九)論吉神泰逢即逄濛,逄濛殺羿為風起虹藏之寓言
(一○)論黃帝之臣大封、封钜、封鬍皆風後彆名
(一一)論蔔辭所見帝使風,亦可證句芒確為最古風神
(一二)結論
吳迴考——論荊楚文化所受印度之影響
(一)引言
(二)論楚祖重黎非顓頊後
(三)論黎即吳迴,吳迴即楚公逆鎛銘所稱吳雷
(四)論吳雷即火神Agni之音譯
(五)論吳雷脅生故事演自印度因陀羅神話
(六)論楚人尚左亦印度人習慣
(七)論楚人以肉袒示敬俗同印度
(八)論重黎絕地天通故事為婆羅門教分彆三界神格說變相
(九)論楚史倚相所讀《三墳》即婆羅門教之三《吠陀》
(一○)論《五典》即楚國《訓典》、《祭典》、《雞次之典》等,非五帝之書
(一一)論《八索》猶四分律、五分律,《莊子》所引《法言》即《八索》佚文
(一二)論《九丘》即《九歌》,《九歌》迎神麯全用婆羅門教祭儀
(一三)論《天問》宇宙本源論即《黎俱吠陀》創造贊歌之意譯
(一四)論老子有、無、道、一名詞皆齣《吠陀典》
(一五)論新鄭齣土銅器群皆楚器,其蓮鶴方壺即印度藝術之特徵
(一六)論楚王名上所加“酓”字,涵有神飲故事,楚國奶姓,得音於Soma
(一七)論老聃多髯誠楚人,楚人長鬣,其血緣與印度近
(一八)論楚都邑遷徙,自西徂東,其發祥之地初在荊山
(一九)論郢都西控巴蜀、南製沅湘,為古代中印交通之樞紐
(二○)論支那即荊蠻對音
論炎帝太嶽與昆侖山
(一)論望與封、禪,非祭天地,但祭山神
(二)論炎帝太嶽、四嶽、伯夷皆薑姓
(三)論炎帝即烈山氏,烈山氏即伯夷、伯益
(四)論火山為嶽,嶽即太嶽,因嶽用禘禮,遂又號炎帝
(五)論太嶽之後分為齊、呂、申、許,因訛太嶽為四嶽
(六)論方嶽之說演自昆侖山神話
(七)論昆侖山為帝之下都演自印度三十三天宮
(八)論須彌山四大天王即秦畤四帝所本
(九)論須彌山與昆侖山神格風物多相同
(一○)論昆侖一名西俞,西俞即須彌之對音
(一一)論昆侖得名於火山,華夏謂之嶽
(一二)論《禹貢》所見昆侖即漢代烏孫王號之昆彌
(一三)論瓜州、九州即Kundur之對音,陸渾與流昆即PulawKundur之簡譯
(一四)論陸渾即昆侖,三塗即須彌,伊川附近昆侖祠即陸渾遺跡
(一五)論申、呂與陸渾皆西羌,故皆薑姓
(一六)論方嶽學說因方望故事附會五阮與須彌四垛而成
(-七)論方嶽與封禪皆造說於燕齊方士
(一八)結論
河齣昆侖說
九州通考
(一)論“九州”說始於宗周,州之初誼為聚族而居之下邑
(二)論“九族”猶言“百姓”,九州即部落時代所謂萬國
(三)論秦國與狄同州,在西土,大於邦國,似為《禹貢》九州之濫觴
(四)論《禹貢》九州之名誼寓有種姓曆史之背景
(五)論《呂覽》與《爾雅》九州說皆據戰國形勢改訂,《禹貢》之作《周官·職方氏》疑齣《淮南子》後
(六)論《淮南·地形》之九州、八殥、八紘說即鄒衍大九州說之節錄
(七)論鄒衍大九州說成於戰國時代域外交通之實際地理知識
(八)論鄒子大九州說亦得天算之根據,故其州名多本天象
(九)論神州即“弗婆提”之初譯,鄒衍大九州說亦濛印度四大部洲之影響
(一○)餘論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