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萼庭(1925-2003),戏曲史专家。原藉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校时先后从王佩诤、赵景深治戏曲史,并开始在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中央日报》)、《通俗文学》、(《大晚报》)副刊投稿。建国后历任北新书局、四联出版社编辑,上海文化、文艺出版社戏剧编辑。50年代末撰文鼓吹老艺人传艺,同时组织老曲友、著名业余昆剧表演家徐凌云口述《昆剧表演一得》(共出3集,第四集原稿毁于“文革”)、“传”字辈教师华传浩口述《我演昆丑》等书稿,并任责任编辑。后调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1979年任编审。所著《昆剧演出史稿》198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1990年应上海声像出版社之邀,担任《中国戏曲精编・昆剧卷》特约编审,该卷由专书、音带、像带三者组成。其戏曲史著作尚有《清代戏曲家丛考》(上海学林出版社)等。
发表于2024-11-21
昆剧演出史稿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昆曲 戏曲 陆萼庭 昆剧演出史稿 戏剧 演出史 历史 崑曲
修订自序
原序
引言
第一章 一个新剧种的产生
一、十六世纪初叶的剧坛
二、昆腔的产生
三、魏良辅和昆腔流派
四、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
五、昆剧的萌芽时期
第二章 “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一、新声从江南到了北京
二、虎丘山曲会
三、新剧的创作和演出
四、舞台艺术述例
五、艺人、串客、清曲家
第三章 竞演新戏的时代
一、且看一张戏单
二、全本戏的演出特点
三、家乐的发展
四、民间职业戏班与艺人
五、关于女戏
1、女伶
2、娼兼优
3、女乐
六、玉熙宫与南府
第四章 折子戏的光芒
一、问题的提出
二、折子戏的形成
三、折子戏的艺术特点
四、苏州集秀班的影响
五、扬州剧坛和七大内班
六、清宫南府的扩建
七、北京的昆剧活动
八、女戏的演化
九、清曲家叶堂与钮树玉
十、全本戏的新貌
第五章 近代昆剧的馀势
一、进入近代的特点
二、从北京的集芳班谈起
三、升平署始末
四、昆剧活动的新基地---上海
1、戏园与建前的上海昆剧
2、三雅园的创建
3、上海昆剧的前期活动
4、前期活动的第一阶段
5、前期活动的第二阶段
6、前期活动的第三阶段
7、上海昆剧的后期活动
五、四大老班在苏州的活动
六、清唱与[清客串]
附录:清末上海昆剧演出剧目志
第六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文全福班的报散
二、从昆剧传习所到仙霓社
三、结束语
编校后记
思超老师带给我们最好的课本
评分真心感谢昆博旁边的百花书局,绝对圣地!
评分现在看书直接是先目录后关键词搜索了。。。都不好意思说我看过。。
评分线索很清楚,行文流畅,文采斐然,这才是有情的历史。材料运用方面除了史料外还有大量的笔记、通俗小说、咏剧诗甚至戏中戏,做到了文史互证。从全本戏到折子戏,从案头剧到舞台演出本,原作者和演员之间有关删改剧本的矛盾(史恺悌的观点是,汤显祖之类的文人试图颠覆传奇剧传递的保守意识形态,而演员为了使演出融入主流,磨平了原作中蕴藉的机锋),清曲和剧曲的区别,昆腔和乱弹从乾嘉时期到清末的持续竞争,直至昆剧的最终衰亡。作者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也即乾嘉时期虽然原创新剧不多,质量乏善可陈,但是折子戏因为反复搬演、精益求精,在表演艺术上取得极大的成就,故此,青木正儿等称此时期为昆剧馀势时代,是不准确的。偶尔漫不经心地提一下王尔德、狄德罗等等,还有我没听说过的有吉佐和子的小说《木偶净琉璃》,老一辈学者的阅读视野跃然纸上。
评分1931丨戏剧文学 剧场演出 清曲雅集
昆剧演出史稿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