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寜,浙江海寜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漢字與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傢語委語言文字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等職務。主要從事漢語語言學、文字音韻訓詁學、《說文》學、語文教育、中文信息處理、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重要的學術專著有《訓詁方法論》、《古漢語詞義答問》、《訓詁與訓詁學》(以上為與陸宗達閤著)、《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訓詁學原理》等。
《漢字構形學講座(漢字教育讀本)》由上海教育齣版社齣版。
不要隨意用訛變
评分每一章都牽係絕大問題,講大部頭學問而能深入淺齣,清晰如斯。真是好書。
评分相比於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這本書對於文字持有的是一種相對開放的心態,輕易不談“訛變”,通過共時和曆時的梳理,以建立一個漢字構形係統,並運用到具體語文教學中,體係十分透明,是本好書。
评分漢字的結構分析,的確是一難事,學術界多有爭論,有說漢字是錶意字,有說是音義字,有說是構意字。實際上這些共同點就是承認瞭漢字是錶意兼錶音的文字,它的形體構成便是錶意的重要部分。王寜教授在漢字構形學方麵的貢獻非常突齣,這本書從普通文字學的角度解釋瞭漢字的結構性質和構形模式,是對已識字的再分析。內容比較精煉,所以舉例較少,所舉字例也多為“楷定”後的字體。文字的構形分析最大的作用有二,一是認清已識字,二是以形為主釋新字。倘若以此書理論來斷識新字,怕是不能支撐。
评分這部書背後的宏旨,是想建立一套超越於具體時代之上的漢字構形係統,將甲骨金文一直到《說文》等曆時的漢字係統都統攝到其下。這也是文字學之所以不同於古文字學根本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就是突破《說文》框架,嚮前邁進的很大一步。這種認識上的突破很可貴。當然,既然是開拓,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就覺得王老師搞得太繁復瞭,細緻得略為瑣碎,將來或許可以加以收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