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blication of The Tin Drum in 1959 launched Günter Grass as an author of international repute. Bitter and impassioned, it delivers a scathing dissection of the years from 1925 to 1955 through the eyes of Oskar Matzerath, the dwarf whose manic beating on the toy of his retarded childhood fantastically counterpoints the accumulating horrors of Germany and Poland under the Nazis. (20030513)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 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非常岁月》(1963,亦译《狗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和《母鼠》(1986)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99年他成为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铁皮鼓》看起来像一篇寓言,充满有悖常理的情节:祖母的四条裙子下面遮蔽了纵火犯的祖父,孕育出家族的起点;作为纵火犯的祖父在一个个连接不断的木排下消失,有人说他死掉了,有人说他游向了美国,成为巨富;小奥斯卡一出生就拥有超高的智慧,洞晓世情,三岁故意摔下楼梯拒...
评分《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 在“但泽三部曲”中,格拉斯站在真实的时间和地点写故事,创造出的环境是压抑的。这种压抑不仅仅通过故事情节弥漫到读者身上,更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反复提及的人物特征(擂鼓的侏儒奥斯卡、喉结像老鼠的马尔克、爱吃甜食的参议教师布鲁尼...
评分唉我终于读完了……热泪盈眶…… 奥斯卡的感情是不合常理的,然而,又叙述得如此理所当然、如此真实甚至动人……也许在这种小说里去谈动人非常愚蠢且无耻,那不如把我也当做被无情戏谑的一部分。我只能说,当我看到奥斯卡往自己的继母手里吐唾沫的时候,看到他对着玻璃瓶祈祷的...
评分永远保留一种状态,是不可能的。你要知道,早上的我和中午的我,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十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甚至在形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孩子,那是多么令人羡慕又可怕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天真浪漫,由于无知,他们理应受到庇佑。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事物接受得太快,...
评分唉我终于读完了……热泪盈眶…… 奥斯卡的感情是不合常理的,然而,又叙述得如此理所当然、如此真实甚至动人……也许在这种小说里去谈动人非常愚蠢且无耻,那不如把我也当做被无情戏谑的一部分。我只能说,当我看到奥斯卡往自己的继母手里吐唾沫的时候,看到他对着玻璃瓶祈祷的...
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但并不喜欢。主要因为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让我能够喜爱的人物,而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又没有丝毫美好可言——对我来说,背离现实的唯一借口就是创造美的体验。奥斯卡是个自私而无爱的人,只有偏执狂式的迷恋和欲望。过分地与宗教绑定也使人感到老套与疲倦。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频繁切换无可避免地显示出叙述者的自大,当然,这和自私是共生的。回头看,某些场景(比如鳗鱼)非常鲜明,但是怪诞场景的拼接就只是拼接吧,并不会因为多次重复而获得更多的深意。鼓的意象常让人生厌,只有在接近结尾处回溯的意识流描写里还能感受到节奏。阅读的过程不算晦涩,但是带入感并不强烈,还是因为无法产生同情。并不后悔花了这许久来阅读,却也很庆幸可以开始下一本了。
评分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但并不喜欢。主要因为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让我能够喜爱的人物,而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又没有丝毫美好可言——对我来说,背离现实的唯一借口就是创造美的体验。奥斯卡是个自私而无爱的人,只有偏执狂式的迷恋和欲望。过分地与宗教绑定也使人感到老套与疲倦。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频繁切换无可避免地显示出叙述者的自大,当然,这和自私是共生的。回头看,某些场景(比如鳗鱼)非常鲜明,但是怪诞场景的拼接就只是拼接吧,并不会因为多次重复而获得更多的深意。鼓的意象常让人生厌,只有在接近结尾处回溯的意识流描写里还能感受到节奏。阅读的过程不算晦涩,但是带入感并不强烈,还是因为无法产生同情。并不后悔花了这许久来阅读,却也很庆幸可以开始下一本了。
评分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但并不喜欢。主要因为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让我能够喜爱的人物,而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又没有丝毫美好可言——对我来说,背离现实的唯一借口就是创造美的体验。奥斯卡是个自私而无爱的人,只有偏执狂式的迷恋和欲望。过分地与宗教绑定也使人感到老套与疲倦。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频繁切换无可避免地显示出叙述者的自大,当然,这和自私是共生的。回头看,某些场景(比如鳗鱼)非常鲜明,但是怪诞场景的拼接就只是拼接吧,并不会因为多次重复而获得更多的深意。鼓的意象常让人生厌,只有在接近结尾处回溯的意识流描写里还能感受到节奏。阅读的过程不算晦涩,但是带入感并不强烈,还是因为无法产生同情。并不后悔花了这许久来阅读,却也很庆幸可以开始下一本了。
评分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但并不喜欢。主要因为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让我能够喜爱的人物,而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又没有丝毫美好可言——对我来说,背离现实的唯一借口就是创造美的体验。奥斯卡是个自私而无爱的人,只有偏执狂式的迷恋和欲望。过分地与宗教绑定也使人感到老套与疲倦。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频繁切换无可避免地显示出叙述者的自大,当然,这和自私是共生的。回头看,某些场景(比如鳗鱼)非常鲜明,但是怪诞场景的拼接就只是拼接吧,并不会因为多次重复而获得更多的深意。鼓的意象常让人生厌,只有在接近结尾处回溯的意识流描写里还能感受到节奏。阅读的过程不算晦涩,但是带入感并不强烈,还是因为无法产生同情。并不后悔花了这许久来阅读,却也很庆幸可以开始下一本了。
评分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但并不喜欢。主要因为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让我能够喜爱的人物,而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又没有丝毫美好可言——对我来说,背离现实的唯一借口就是创造美的体验。奥斯卡是个自私而无爱的人,只有偏执狂式的迷恋和欲望。过分地与宗教绑定也使人感到老套与疲倦。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频繁切换无可避免地显示出叙述者的自大,当然,这和自私是共生的。回头看,某些场景(比如鳗鱼)非常鲜明,但是怪诞场景的拼接就只是拼接吧,并不会因为多次重复而获得更多的深意。鼓的意象常让人生厌,只有在接近结尾处回溯的意识流描写里还能感受到节奏。阅读的过程不算晦涩,但是带入感并不强烈,还是因为无法产生同情。并不后悔花了这许久来阅读,却也很庆幸可以开始下一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