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回顾从古希腊到西欧近代的流派,介绍哲学怎样开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怎样给予回答,另外,在介绍现代欧美的最新哲学动向方面也用了很多篇幅。
更进一步,本书还对印度和中国、日本等非西欧文化圈中与“哲学”相关的情况,以及自然环境和脏器移值等最近的社会问题与“哲学”的接触点作了介绍。
书中的说明尽可能不用哲学术语,作为新颖的构思,编写了这部“能轻轻愉快地读懂哲学的书”本书由甲田烈
既然是为作业而读,干脆直接把作业搬上来了。短评憋屈久了,偶尔能敞开写还是挺爽的。 以下,我将会从对作者本身、文章风格、具体内容的三个角度评价,最后再谈谈我从书中获得几方面收获。 在此之前,我认为本书的地位与意义大都在“初始”二字。关于“初始”,有两个内涵。 从...
评分《中国历史研究法》偶记 吾国乃史之大国,不读史,不足以知兴替,不足以鉴来者,故国人当读史,然国民读史,绝非饰智矜愚,炫耀博文之事,如此读史,多亦何意?任公此书,乃治史之圭臬,发蒙入门之读物也,非于国史典章,文化兴替有把脉者不可得也,此大家之作也,于有志读史之...
评分首先感谢任公 推荐理由: (本段写给未看过本书的读者朋友,以分享好书) 优点 研究历史很有意义,若得法,则事半功倍。任公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其历史研究法主要汇集于本书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本书以通史研究为主,《补编》以专史研究为主,均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
评分 评分高屋建瓴
评分梁启超,康有为弟子,改良派健将。本书是《历史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补编》的合编本。历史研究法专重于讨论古今史学的差异和得失,对于传统史学加以批判,指出历史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些议论,现在看起来卑之无甚高论,但是放在一百年前,对于传统四部之学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震动。梁启超这种新史学,其实是去政治化的社会史学,但是在当时被认为是新史学。这种观念基本上影响了二十世纪的整个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后胡适提出新文学,其实就是把社会上的白话文学来对抗传统政治精英的古典文学,这时候古今之争就转化成阶级冲突,其实是新旧精英的文化冲突,但是梁启超、胡适将这种新旧精英之争改造成古今之争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力,而传统精英对于文化的垄断也就此被打破。回首梁启超提出的新史学,补编中其实有了明显的修正,具体研究仍是以精英为主
评分《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一印一,22.8元,345页,0.68万册。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此书成于民国十一年(1923年),前有作者序,是梁启超在南开大学课外讲演时激发所得,包括正编、补编,本书对补编多有省略,计分论2、4、5,分论1之第7章、分论3之第4章之寅、卯、已、庚。
评分《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一印一,22.8元,345页,0.68万册。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此书成于民国十一年(1923年),前有作者序,是梁启超在南开大学课外讲演时激发所得,包括正编、补编,本书对补编多有省略,计分论2、4、5,分论1之第7章、分论3之第4章之寅、卯、已、庚。
评分《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一印一,22.8元,345页,0.68万册。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此书成于民国十一年(1923年),前有作者序,是梁启超在南开大学课外讲演时激发所得,包括正编、补编,本书对补编多有省略,计分论2、4、5,分论1之第7章、分论3之第4章之寅、卯、已、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