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仙台的Mediatheque是用于图书馆、美术馆、电影馆的综合性建筑,1995年设计,1997年开始施工,2000年竣工,目前已向公众开放近5年。本书以该建筑为中心,以“超现代主义”为主题,把该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中的主要事项分为56个题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本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公众的反映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当介绍公众在该建筑中一天的生活时,描写得非常细致和生动,仿佛读者也徜徉在其中。
本书在最后自然而然地将人们的视线又从仙台引向欧洲。重点介绍了几个欧洲项目,其中包括布鲁塞尔2002大馆、优美的温泉配套设施——特来拜哈、蛇形画廊——大馆2002以及阿鲁迈拉市图书馆竞赛投标方案,使读者更加深了对该类建筑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适用于建筑师及其建筑院校师生参考。
虽然把整个过程介绍的很详细^~~不过感觉翻译的有点生涩,希望能再译的"平易近人"一些.....对媒质机构这种新的建筑型制很感兴趣,看书的时候很多我好奇的地方都看不懂(可能我水平有限呵呵)~~
评分这本书详细的写出了仙台媒体中心的方案生成到建筑实施 写的很质朴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建筑诞生的过程 像是十月怀胎一样 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它 不一定你会认同伊东的想法 但是 至少他让你知道了他的想法
评分依据人们的行为确定功能并形成恰当的空间组合方式,其突出了空间组合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只是强调简洁明快。 完全忽视了行为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只是讲原则不讲人性的所谓的“最佳方案” 当下国内建筑业的线性设计,千方百计的去确定各个阶段的最终结局,思维方式的禁锢,在这里被...
评分这本书一直都是日文版的,是建筑文化的副刊,国内的好心人把他翻译了,这完整的记录了一个设计到建成,完整的审视了伊东做设计的态度和方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依据人们的行为确定功能并形成恰当的空间组合方式,其突出了空间组合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只是强调简洁明快。 完全忽视了行为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只是讲原则不讲人性的所谓的“最佳方案” 当下国内建筑业的线性设计,千方百计的去确定各个阶段的最终结局,思维方式的禁锢,在这里被...
终于读完了……只是修船工人让我印象深刻
评分没来得及看
评分这不是李哲说的内个非线性么我也研究研究
评分相當相當相當細緻。
评分超级全面!详细记录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全过程,建筑师在日本是真正的全能型选手,概念设计阶段即与结构事务所合作,出席研讨会,用尽各种方式向市民解释沟通,甚至发表文章反驳报纸上的言论。书的最后介绍在建筑中一天的生活,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