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莫夫(1920-1992)
猶太裔美國人,生於白俄羅斯,三歲時就隨父母移民美國,於1948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艾西莫夫19歲就開始科幻小說的創作,四○與五○年代,他陸續完成大部分的科幻代表作品。六○與七○年代 ,他的寫作重心轉移到科普類文章,同時也廣涉人文學科,一生編寫書籍四七○餘本,身後尚有編著陸續出版。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且文筆流暢,平易近人,更難得的是始終質量並重,曾獲五次雨果獎與三次星雲獎,兩者皆是科幻界的最高榮譽。他的科幻小說重要著作包括【機器人】、【帝國】、【基地】三大系列。
台大校長李嗣涔、交大校長張俊彥、美航太總署太空任務科學家李傑信……
老中青共計13位科幻迷,聯合強力推薦艾西莫夫經典代表《我,機器人》!
◎一本內容深具涵義,卻又是最通俗、最簡單易懂的科幻入門作品
◎請讀者一同體驗科幻經典大師艾西莫夫所建立的未來機器人世界
◎本書於2004年改編拍攝成科幻動作片《機械公敵》
想像一下未來,如果機器人有了主體意識,他們可以思考,可以決策,甚至可以瞧不起人類(你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由蛋白質組成、每天要昏睡八個鐘頭的傢伙……),世界將會變得如何?
早在1950年,艾西莫夫就已經設想到了這些情景,並且以超越時代的思維,創建出宏觀的未來機器人世界。於是,偉大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就此誕生,成為科幻界無可撼動的鐵律: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因此,巨大的水星採礦機器人SPD13,因為三大法則的衝突而在原地打轉;小巧可愛的太空站主控機器人QT1,不僅完全取代人的工作,甚至還開始思考關於造物主的哲學問題;據說可以透視心靈的機器人RB34,居然懂得用人類的心理,揣摩說出他們想聽的話;而想要在一大群Nester10號機器人中,找出一個隱藏其中逃脫者,竟成為人與機器人大玩心理遊戲的戰場……
艾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凱文,親身體驗這些事件的演進,也記下了20世紀末到21世紀中的機器人發展史──從簡單的褓姆型機器人,一直到全世界只有四台的超級電腦。隨著機器人越來越聰明,功能越來越強大,她不得不嘆道:「一開始機器人還不會說話,但最後他們卻挺立於人類與毀滅之間……」
本書曾於2004年被改編為電影《機械公敵》。電影只從書中引用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和一些人名,主體內容並無直接相關;但是從《我,機器人》小說中,讀者可以找到電影的原始創意精神,並了解三大法則的真正涵義。
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相當簡單易讀,故事結構都很清楚,可說是非常大眾化的科幻作品。在20世紀科幻小說的寫作發展史裡,艾西莫夫與克拉克、海萊因齊名,被譽為最偉大的「三巨頭」。艾西莫夫完成了【機器人】、【帝國】、【基地】三大科幻小說系列,評價都非常高,而本書便是【機器人】系列裡第一本,同時也是最精采的一本。如果你想認識艾西莫夫和他的科幻小說,《我,機器人》絕對是你的首選!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许多年后,面对眼前的世界,我将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机器人三定律”时的无限惊奇。...
评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对于爱好科幻小说的诸君来说,应当属于久远的回忆了吧。 毕竟在科幻小说这一类型里,法则、定律、科学技术都是最容易过时的,那么有什么理由,在看过复杂的“矩阵世界”之后,在俯瞰过十万光年的“银河帝国基地史全传”之后,还能拿起这本以“...
评分 评分这些短篇小说在讨论作者自己设定的三定律的前提下的各种可能性。 1.罗比:重点是人对机器人的感情,依赖和机器人对人的忠诚。也介绍了有一些对机器人的偏见。主打感情。 2.环舞:当人类的命令和自身的本能产生矛盾,机器人就开始玩世不恭,就像人类一样。为了让它...
评分我读的是这版的,有点小悲剧
评分机器人规则可能衍生的各种漏洞测评
评分阿西莫夫的!还用说吗?
评分机器人三大定律,为啥我想起斯宾诺莎的几何伦理学
评分天才一般的作家。在看CSI里威廉姆皮特森最爱的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