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研究第一卷

逻辑研究第一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艾德蒙德-胡塞尔
出品人:
页数:288 页
译者:倪梁康
出版时间:1994年7月1日
价格:11.9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13660
丛书系列: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图书标签:
  • 胡塞尔 
  • 现象学 
  • 哲学 
  • 逻辑研究 
  • 倪梁康 
  • 逻辑 
  • 西方现代哲学 
  • 德国现代哲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逻辑研究(第1卷)》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今年的4月27日是胡塞尔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我这个崇敬胡塞尔的哲学门外汉一直想写点纪念的文字,可一直拖到现在也未完成。我绝不敢说自己“懂”胡塞尔——那是“聪明人”才敢妄言的,这里只是想和对真正的哲学有点兴趣、又有一定西方哲学基础的朋友聊聊自己的一点阅读...  

评分

《逻辑研究》德文原版达千页,中译本近百万字,运思极其精微,名相极其纷繁,阐述概念则条分缕析,讲述义理则交叠往复,非澄心静气不能解其言说,非沉潜咂味不能达其旨归。自初次启卷至于今日,时作时辍,得一忘十,断断续续终于读到卷末,感觉如同完成了一次艰难的精神旅...  

评分

评分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 可以说是结构非常完整条理非常清晰。胡塞尔不仅要批评心理主义,还要把这之下的一切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人类主义掰开了揉碎了地批评,并且还把支持这些逻辑学家一个个揪出来排队批评。这样层层递进,情到深处,胡塞尔不禁对人不对事直接开喷:利普斯所倡导的心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倪翻译的就是好

评分

我很好奇詹姆斯哪来的勇气说“这个世界上需要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德国人的逻辑学”?这话无论从正面——直到今天,持逻辑学就是人的思维规律的学科之观点者大有人在——还是从反面——当时连德国都绝大部分教授被心理主义蛊惑了,那么那些“逻辑学”显然适合作为詹姆斯的同道——看,都是没有根据的。我很赞同胡塞尔提出的以明证性的直观反对人为的论证方法,后者对真理本身而言是外在的。今天的学术工业居然开始讲究“论证策略”、“论证代价”,如果真理能如此地被探究,那么他们的前提就是相对主义立场。此卷有个缺点是匠气略重,尽管可以说这是它的优点:囊括了当时主要的意见并一一加以驳斥,显得详尽扎实。但我想,论证上过于细致以求面面俱到似乎是匠气的一种表现,发挥原创性的余地相对就少了——一般来说,不能拿反驳当真正的原创性。

评分

1.纯粹逻辑学(逻辑学既包括理论的部分也包括实践的部分,构成理论部分的是纯粹逻辑学,它为实践部分提供基础)的性质在于它是理论科学,理论科学为规范科学和经验科学(心理主义)提供基础而不是相反。逻辑规律具有心理主义经验规律所不具备的观念性、确然性和先天性(非经验的有效性)。2.《逻辑研究》第二卷并没有回到第一卷所批判的心理主义中, 因为“先验主体性”意义上的主体不是个别的人而是“主体一般”,这个意义上的主观性其实是一种真正的客观性,属于观念/理论领域而不是经验/事实领域。3.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最重要的指责在于指明心理主义最终是一种怀疑论的相对主义,这一批判的有效有赖于那个时代科学理性、理论理性的有效性依然被普遍认同,争论双方有一个共同的裁判。

评分

我很好奇詹姆斯哪来的勇气说“这个世界上需要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德国人的逻辑学”?这话无论从正面——直到今天,持逻辑学就是人的思维规律的学科之观点者大有人在——还是从反面——当时连德国都绝大部分教授被心理主义蛊惑了,那么那些“逻辑学”显然适合作为詹姆斯的同道——看,都是没有根据的。我很赞同胡塞尔提出的以明证性的直观反对人为的论证方法,后者对真理本身而言是外在的。今天的学术工业居然开始讲究“论证策略”、“论证代价”,如果真理能如此地被探究,那么他们的前提就是相对主义立场。此卷有个缺点是匠气略重,尽管可以说这是它的优点:囊括了当时主要的意见并一一加以驳斥,显得详尽扎实。但我想,论证上过于细致以求面面俱到似乎是匠气的一种表现,发挥原创性的余地相对就少了——一般来说,不能拿反驳当真正的原创性。

评分

我很好奇詹姆斯哪来的勇气说“这个世界上需要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德国人的逻辑学”?这话无论从正面——直到今天,持逻辑学就是人的思维规律的学科之观点者大有人在——还是从反面——当时连德国都绝大部分教授被心理主义蛊惑了,那么那些“逻辑学”显然适合作为詹姆斯的同道——看,都是没有根据的。我很赞同胡塞尔提出的以明证性的直观反对人为的论证方法,后者对真理本身而言是外在的。今天的学术工业居然开始讲究“论证策略”、“论证代价”,如果真理能如此地被探究,那么他们的前提就是相对主义立场。此卷有个缺点是匠气略重,尽管可以说这是它的优点:囊括了当时主要的意见并一一加以驳斥,显得详尽扎实。但我想,论证上过于细致以求面面俱到似乎是匠气的一种表现,发挥原创性的余地相对就少了——一般来说,不能拿反驳当真正的原创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