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肄业于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20世纪90年代回港,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曾执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沙田工业学院。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席讲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设计系兼任导师,教授东西方艺术、设计与文化理论分析。 香港设计联盟(MODA)会员,为该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办之全方位设计课程筹委成员。
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或结构”方可视为建筑设计,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谈。“特殊”的含义,可解作“最高级”、“非一般”或“不寻常”的物料和技术应用。<br>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 作者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在香港院校执教东西方艺术设计多年,这一次利用了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本书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接触中国文化,可读性很高。
自己建筑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所以一直想买点关于建筑的通俗易懂的书来看。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自己认识到中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头材质的,从住的房子到死后的棺木。也许这个跟中国五行观念有关?跟中国不同的是,西方的建筑主要是石头做的。这两者之间就有根本的区别。还大略知...
评分从没有读过这样一本说建筑的书。 没有普及本的粗燥、虚浮。 没有专业书的乏味、艰涩。 语言活泼灵动但回味深长。 处处是天马行空、驰骋古今的哲理思考。 以及将史学、艺术、建筑学贯通的深邃文化气韵。 从版式、装帧、插图、排版无处不渗透着全书...
评分上周六在潘家园旧书市场看到了梁老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12开精装81年一版一印。书商索价150元,觉得太贵,没有买。第二天到地坛书市,买到了赵广超先生的《不只中国木建筑》,秉烛夜读,大快朵颐。 木材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太重要了,赵先生所言,“木”这个字代表着覆盖...
评分我知道,我为我的这篇读后感拟这样一个题目,确实有些对不起本书作者为著书所付出的心血。然而,你写、我读,你有你的思想,我当然也可以谈谈我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写得很散的书。说它像建筑领域的学术著作吧,专业色彩又不浓厚,看完增加不了多少建筑专业知识,倒很像...
13年读,补记
评分有些部分太过牵强,有点故意夸张的表演中国的木构,不够客观。
评分有些部分太过牵强,有点故意夸张的表演中国的木构,不够客观。
评分慕名去买的,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内容方面:杂俎,营养不少。可是枝蔓太多,都不深入,隔靴搔痒,很不解渴。装帧方面:插图大赞。字体选了太多,排版罗嗦,显小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