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真,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历史系、所教授,现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致力中国历史上儿童生活与健康问题研究经年,发表相关中西文论文数十篇。成书者包括《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台北:联经,1995)、《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台北:联经,1999)等,另编有《礼教与情欲:前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
发表于2025-04-11
童年忆往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周作人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苦口甘口》一书中写就一篇颇有分量的长文——《我的杂学》,就中即涉及到儿童学这方面。说来,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素来为周作人所关注,早年曾有《儿童文学小论》一书,其后相关的论述亦在在多有。在周氏看来,“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
评分前人教导我们,读书不要看人写的坏,要看人写的好,要清楚好在哪里……想起这一诲训,我以下的文字徒增我的困惑与惶恐。 前日耐着很大的性子,一整天坐在图书馆里,一字一句地把《童年忆往》看完了。这个书是我们领导推荐的,同事们必读的,也就是为了做好工作必须了解的一本...
评分 评分 评分童年最近还是挺热的一个话题。这个书的写作思路借鉴了波兹曼先生的《童年的消逝》,特别是前面的部分。不过还是值得一读。买了。
图书标签: 儿童史 熊秉真 新文化史 儿童 历史学 社会学 童年研究 历史
中國兒童史的重要參考書。至於兒童「主體性」的確立,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豆瓣條目有誤,此書雖為熊先生多篇論文之集合,但並非是《慈航》(A Tender Voyage)的中文版,後者加入了許多關於性別議題(女童,母親)的論文。
评分一部别开生面的儿童史,在知识层面上构建“儿童”的主体性。在儿童与成人悬殊的权力体系中,处于弱势的儿童如何表达、回应乃至抗议?在儿童与成人微妙的互动中,平等互惠的双向关系是否也能够得以建构?熊秉真提出中国经验中的儿童与成人并非如西方传统中那般截然二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共生的生命经验对当前流行的包括女权、少数族裔、”弱势文化“等各种”权力“叙事都大有启示。
评分在单调而广阔的平原上,哪怕有一小片低矮的丘陵敢于站起来,也会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
评分我一直好奇这个.不过我不会像某夫妇那样去研究了...
评分非常详尽的中国儿童史,能以此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与教育。印象颇深的论点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割裂与延续;承担了成人责任的孩童不算孩童,因此童年具有“非普遍”和“不固定性”;儿童具有其立场与感受,而非受被动的受惠者或受支配者。果然一代童年有一代童年的苦。
童年忆往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