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旅美学者自述》中收录了十几位旅美学者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教授和研究中国文学、社会、历史、文化史的切身体验,他们本着独立而批判的立场,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颇具思想深度的改写出国留学的“成长小说”。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期接受了基础中国文化教育,后来留学欧美,继而在欧美著名大学从事文化教育和研究工作。他们经历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但又保持着非凡的清醒,没有迷失自我。一方面倾情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致力于吸收西方文化,熟谙两种文化的背景和它们各自的优势。
学术散文
评分读这本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理解贵校搞的那个燕京学堂到底是什么货色,里面的国际学生大概又会是什么样的一批人。看评论,似乎不少人看不起这本书里的文章,我跟他们必然不是一路人。五星已表明态度。
评分十篇自白情真意切、入木三分,读后更能理解为何留美人文学者多亲近左翼立场。王晴佳一篇则是学术史回顾,与柯文遥相呼应。美中不足有二。其一,学科涵盖较窄,除杨国斌外皆为文史学者,比较文学色彩浓重,周蕾与刘康未参与却是怪事。其二,知识分子以一己之“游击理性”对抗大众媒体的文化政治,其心可敬,但容易流于傲慢的精英心态,忽视了自身知识的边界,王班尤甚。
评分十篇自白情真意切、入木三分,读后更能理解为何留美人文学者多亲近左翼立场。王晴佳一篇则是学术史回顾,与柯文遥相呼应。美中不足有二。其一,学科涵盖较窄,除杨国斌外皆为文史学者,比较文学色彩浓重,周蕾与刘康未参与却是怪事。其二,知识分子以一己之“游击理性”对抗大众媒体的文化政治,其心可敬,但容易流于傲慢的精英心态,忽视了自身知识的边界,王班尤甚。
评分读这本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理解贵校搞的那个燕京学堂到底是什么货色,里面的国际学生大概又会是什么样的一批人。看评论,似乎不少人看不起这本书里的文章,我跟他们必然不是一路人。五星已表明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