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28年10月8日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两人的最新作品《财富的革命》全球同步出版。
《未来的冲击》是托夫勒奠定声名之作,《未来的冲击》的出版也标志着未来学进入美国文化的主流领域。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讯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股联袂而来的变动刺激时,便导致了变动的疾病:未来的冲击。未来冲击的大风暴此前早已席卷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一提起“未来”便为之色变。他们患了“未来的恐惧症”,开始逃避“未来”,盲目地走回“过去”。在未来的袭击下,他们开始退却,拒绝介入社会。嬉皮避进荒野之地,流落到孤岛,不愿再食人间烟火,宁愿去过着一种“单纯而愚昧”的生活。他们开始抽大麻烟,因为神经麻痹之后便不会再去想到未来。他们追求销魂的高潮经验,因为这种高潮经验可使其忘我。他们走向神秘主义,因为神秘主义可使他们返回过去的幽远之乡。
爱情当然是短暂的。 爱情是美好的、浪漫的、激情的、甜的、酸的,多姿多彩的。 但短暂的爱情总归要结束,不是成了遗憾、成了恨,要么就归于平淡的亲情。 没什么是永恒的,越美丽的东西,越容易凋谢。 我倒不是想说这个的,其实。 这几天在看《未来的冲击》,觉得自...
评分未来总是会让当下的人们拥有许多默然的期许与希望,泯灭了这点期许与希望,生活便会不可避免的陷入无望与绝境。人是情感的动物,没了这根植于内心深底的期许,人生便无来途。 美国未来学家巨擎阿尔文·托夫勒先生以其严谨稹密的思维框架及诸多翔实的资料著成这部《未来的冲击》...
评分对于70年代来说,这本书可能值得一读,对于现在的我们,读这本书真的是浪费时间。如果本书仅仅是起到书末那一段话的作用的话,作者是成功的,但几百页的书仅仅起到这个作用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败。书中对未来的预测有可取之处,但不少地方逻辑并不严密,甚至可以说牵强,不同的人...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社会学和未来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生活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应该对它有更多的了解,读此类的书,非常有益于开阔视野,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以后的旅途都很有帮助! 强烈推荐,呵呵!
评分新游牧族:“一种巨大的人类交换” 1967年,1.08亿美国人共旅行了3.6亿次。 2009年,13亿中国人共旅行了18亿次,其中16亿铁路,2亿民航。 Wilfred Owen(运输专家):流动性国家与非流动性国家的断层。这种差别不仅在经济上有所反应,即使在文化及心理结构上也可体现出对人们...
自上而下层级的崩溃,分布式去中心的崛起。
评分对于情境,现在还没有简洁的定义,而且,情境和情境之间的界限虽然可能不清楚,但每一个情境本身又有某种完整性,某种同一性。托夫勒认为,任何一种情境都可以用五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它们包括物品,由天然或人造物体构成的物质背景,场合,行动发生的舞台或地点,一批角色,这就是人,社会组织系统的场所,概念和信息的来龙去脉。情境它几乎涉及到与人发生关系的整个外部环境或外部世界。
评分书的前半部比较好。超级工业社会的崛起带来的周期短,瞬时的社会变化,造成未来社会人的压力、迷茫和匆匆。
评分第四章,关于大众传播工具的多样化生产。 第七章,关于变化及其适应。 第六部分,生存的策略。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