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是业界的传奇LoneIy Planet出版公司的创始人。他们俩已经出版了很多的旅行指南,这些指南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
Lonely Planet创立于1973年,当时惠勒夫妇自己动手出版了一本非常独特的旅游指南:《便宜走亚洲》。之后他们又出版了《鞋带上的东南亚》,这本书很快被人们称为背包客的“圣经”。当时他们勇敢地踏入了别的旅游出版商未曾涉足的市场,他们专为一个新兴的自助旅行人群服务,而这些人群的出现要远远早于大众旅游市场的兴起。
《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这本书将自传、公司历史和旅行书融为一体。书中讲述了托尼和莫琳夫妇个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历尽坎坷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在书中读者特别可以看到他们的探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了《纽约日报》所说的“指导奇怪的人去奇怪的地方的专家”。
Lonely Planet 是公司的名字,可是他们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几乎都在路上度过留影,携手走在路上30多年,他们是最幸福的背包伴侣。 看他们结婚时亲密的拥抱和明媚的笑容,看莫琳对丈夫随时的出发念头欣然拥护,看莫琳在海滩上性感的背影,你不会知道,他们早期的背包生涯是...
评分记忆中,上一本有趣、一口气读完的传记,是它:http://photo.sohu.com/2004/06/24/89/Img220698915.jpg 维珍的老板,把自己的人生搞得花样百出的理查德。英文版名字起得很好嘛,《失去贞操》,但中文版就成了如此商界精英的面目,小小遗憾。 它最近成了上一本,是因为我面前...
评分Lonely Planet,孤独的星球。也许地球曾经很孤独,才出现了人类。地球渴望人类去了解他,才出现了那么多的旅行者、背包客。 无数人羡慕甚至嫉妒的一对夫妻:Tony & Maureen. 他们因为旅行进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羡慕他们能全世界旅游并且还能大把大把的赚钱,过着自由自在的生...
评分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LP也许是背包里的必备用品。虽然我其实比较喜欢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一套旅行指南,因为那个版本比较豪华,适合没有那么多时间真正出门的人宅在家里卧读。 很羡慕这对作者夫妇,能把旅行经营成一生的事业。在他们2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也能看到西方旅游业...
评分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LP也许是背包里的必备用品。虽然我其实比较喜欢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一套旅行指南,因为那个版本比较豪华,适合没有那么多时间真正出门的人宅在家里卧读。 很羡慕这对作者夫妇,能把旅行经营成一生的事业。在他们2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也能看到西方旅游业...
一部分是当年穿越亚洲的经历、二部分是如何run他的公司、三部分是吹嘘LP多么好。闲书看看还算好玩
评分理想与现实的浪漫结合
评分昨天去逛淮海中路上的三联书店,特地翻了很多本LP,泰国那本正好翻到floating market,说你能看到的游客比做生意的当地人还要多。我们去的时候是傍晚快歇业之际,游客寥寥,水中的商贩也寥寥,寂静的灯火映着居民们自然又疲惫的脸,褪去热情浮躁,满是生活本来面目。昨晚读完,旋即掉入了“至今为止的人生全然没有意义”的怪圈。也知道理想的实践需要很多步,前进然后后退更多,只是生命短暂,下一秒就会消失掉的东西太多,重头来过再不是那个滋味。给一张机票就上路,坐地日行千万里。累积的失意和束缚不用眼泪来释怀。不要钻牛角尖。一切来的太晚或太迟的,终归还是会到来。
评分理想与现实的浪漫结合
评分我们行走,不为抵达而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抵抗. 而我的生活也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没有敌人,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的光明,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我积攒这种耐心的方式,是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是渡过有意义人生的唯一方式.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