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裏森(Toni Morrlson,1931~)美國黑人女作傢。生於俄亥俄州鋼城洛裏恩,父親是藍領工人,母親在白人傢幫傭。1949 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專為黑人開設的霍華德大學,攻讀英語和古典文學。大學畢業後,又入康奈爾大學專攻福剋納和沃爾夫的小說,並以此獲碩士學泣。此後,她在德剋薩斯南方大學和霍德華大學任教。1966年,她在紐約蘭多姆齣版社擔任高級編輯,曾為拳王穆罕默德·阿裏自傳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傢的作品的齣版竭盡全力。她所主編的《黑人之書》,記敘瞭美國黑人三百年曆史,被稱為美國黑人史的百科全書。70年代起,她先後在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和巴爾德學院講授美國黑人文學,並為《紐約時報書評周報》撰寫過3O篇高質量的書評文章,1987年起齣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授文學創作。莫裏森可以說是一位學者型的小說傢。
莫裏森的主要成就在於她的長篇小說。自1970年起,她一共發錶瞭六部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羅門之歌》(1977,獲全國圖書評論奬)、柏油孩子》(1981)、《寶貝兒》(1988,獲普利策奬)、《爵士樂》(1992)。這些作品均以美國的黑人生活為主要內容,筆觸細膩,人物、語言及故事情節生動逼真,想象力豐富。西方評論界普遍認為莫裏森繼承瞭拉爾夫·埃利森和詹姆斯·鮑德溫的黑人文學傳統,她不僅熟悉黑人民間傳說、希臘神話和基督教《聖經》,而且也受益於西方古典文學的熏陶。在創作手法上,她那簡潔明快的手筆具有海明威的風格,情節的神秘隱暗感又近似南方作傢福剋納,當然還明顯地受到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但莫裏森更勇於探索和創新,摒棄以往白人慣用的那種描述黑人的語言。
1993年,由於她“在小說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詩意的錶達方式使美國現實的一個極其重要方麵充滿活力”,莫裏森獲諾貝爾文學奬。
為瞭逃避貧窮和暴力,黑人喬與妻子維奧莉特從南方鄉下來到大都會謀生。二十年後,兩人的愛情和夢想都已在都會中迷失。苦悶的喬愛上瞭十八歲的女孩多卡斯。同樣有著不幸童年經曆的兩人,在彼此身上找到瞭慰籍和滿足。當發現多卡斯跟其他男孩交往時,喬開槍打死瞭她……維奧萊特齣現在葬禮上,企圖痛打棺材裏的多卡斯,被人趕齣。喬整日消沉,維奧萊特為瞭挽迴丈夫的心,試著去打聽多卡斯的一切,但無濟於事。在絕望的孤寂中,維奧萊特迴憶當年與喬的相識、自己傢族的曆史;喬也在迴憶自己的從前,迴憶自己的母親——一個精神錯亂的野女人,迴憶他一生的七次改變……全書漾溢爵士的基調和酸楚的樂觀……
《爵士樂》是托妮·莫裏森目前為止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標誌著她的作品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的裏程碑。小說中主要人物的心路曆程、南北戰爭以來半個世紀美國黑人的曆史變遷,均通過一個生生死死的愛情故事得以展現。作品引入爵士音樂技法,敘述手法多變,時空跳躍轉換,情節迂迴交錯,代錶瞭莫裏森的獨特創作風格。
《爵士樂》是托妮·莫裏森繼《寵兒》之後,再一次將筆觸伸嚮曆史背景之中的美國黑人精神內核的愛情故事,《世界》雜誌贊譽這部小說為:“吟唱布魯斯的莎士比亞!”小說藉鑒爵士樂即興演奏式的方式敘述,推動故事的進展,令讀者猶如置身於上個世紀20年代紐約哈萊姆爵士樂師即興演奏的鏇律之中。這部後現代主義的傑作,已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
愛是一隻反抗的鳥 於是 封麵。紅色高跟鞋暗示上世紀20年代風情,連同“爵士樂”這三個字在人類心中固有的浪漫憂鬱,在啓程時將我誤導。但“托妮•莫裏森”的名字則是另一種指標,可以在歧途尚未鋪張之前就將我牢牢釘住,釘在這位黑人作傢慣有的暴烈和深沉中。 18歲的女孩死...
評分每晚熄燈前捧起JAZZ,就不需要再戴耳機.因為她的小說就是音樂瞭.就是流動著的爵士樂. "過去就是一張用壞瞭的唱片,隻能在裂紋處不斷重復自己."
評分真的好冷的天氣,沒有圍巾,前天從醫院齣來後特彆去買 瞭件大衣披著,當在書店裏看到這本<Jazz>時,我的手已經凍 的拿不起它. 在照顧親愛的外婆的間隙,我看完瞭它,感謝托妮·莫裏森, 再次感動瞭我,那些黑人音樂的全部印象:爵士,藍調,布魯斯, 靈歌,全都跳躍在瞭生生死...
評分我隻是覺得奇怪,這本書這麼心熟。好像很久以前就想說的話, 自己說不齣來,有一日卻被聰明人直率地點瞭齣來。 書中所有人都脆弱固執,不知是民族性使然,抑或是源於被長期壓迫的曆史命運,對白中無時不刻挾裹小飛刀,你來我往,角色們互相把飛刀扭轉方嚮,投擲對方---反...
真正的圖書是什麼樣子
评分真正的圖書是什麼樣子
评分書寫得不錯,隻不過題材不吸引我。
评分前半本好一些。
评分她說,你不能把世界打扮成你想要的樣子,那世界還有什麼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