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捷克)米兰・昆德拉
出品人:
页数:244
译者:程一荣
出版时间:2000-12
价格:1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580558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米兰・昆德拉 
  •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 外国文学 
  • 小说 
  • 捷克 
  • 经典 
  • 文学 
  • 米兰·昆德拉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本文限于篇幅,将只涉及其中的两性关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头两章可真够人费解的。 在故事尚未展开之前,先谈论尼采的永恒轮回之思,这是很老派的19、20世纪作家的写法,跟快节奏、视觉化的现代小说比较,很令人望文生畏。可我读小说又向来不能向后跳跃,试了两次,才终于逐字逐句把这两章挨过去...  

评分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无限悲观的幽默,出人意料的站在一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角度,时而沉重的思考,时而不屑的轻笑。而《生命...  

评分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及其哲学背景 我们可以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看到,“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基础。而存在这个形而上的终极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想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必须首...  

评分

“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一个女儿便是无法赎补改变的罪过。” ——米兰 昆德拉 我很讨厌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由,且仅由,第三方来支撑维系。这个第三方有时候是物品,比如“爱屋及乌”里的那间屋子;有时候是他人,比如“我爱我...  

评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它还不叫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读过,那是一九九零年在大学的某一段很郁闷的日子里读过的,从图书馆借阅的借书单上,密密麻麻的人名,而实际上,读完之后想起来,其实在我高中疑惑初中的某一个休闲的夜晚,曾经早就看过这部名为《布拉格之恋》的内参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明白这么一个披着哲学外衣而愤世嫉俗的情色小说怎么就世界名著了???果然drunby无国界,翻看了下别人的评论都tm说看不懂,看不懂你们丫给5星?凸

评分

如此喷薄欲出

评分

凭这一个书名红遍大江南北

评分

关于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昆德拉几乎写尽了人所能遭遇和承受的一切。关于劫难、流离、背叛、爱、自由、宿命还有死亡。   我还无法体会“不是没有悲哀而快乐,恰好是因为悲哀而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快乐),是何等的人生境地。   我可以理解托马斯伴着特丽莎“走完了所有的路程,只是为了证明他爱她”的那种决绝与纠缠。   最后作者写到了卡列宁的死。用特丽莎对牲畜的无我之爱来反衬人类在爱情中的自私与背叛。作者写道:“也许我们所有关于爱的问题,度量、测定、试探以及对爱情的挽救,都有一个附加效果,就是把爱情削弱。也许我们不能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急切地想被人爱,以此代替了我们向他的奉献给予,代替了我们对他的无所限制和无所求取,只除了他的陪伴。”   而小说最后的这段话,不知是把人推向了绝路亦或是自由之路,托马斯对特丽莎说:   “追求事业是愚蠢的,特丽莎,我没有事业,任何人都没有,认识到你是自由的,不被所有的事业束缚,这才是一种极度的解脱。”   这句话就是对历史极大的反叛。   我还来不及去考虑自己的身体与灵魂的关系,我还没有经历过更为深重的苦难。但不管怎么说,与其生活在“人间的天国”,不如在心中拥有并守卫一座天国。唯此,才能对抗来自生活中那种“非如此不可”的力量,如此,才能举重若轻。

评分

同样被鼓吹得火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