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 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学术集林》主编。曾在北美、西欧和东亚的多所大学做过客座教授。
著作主要有《走出中世纪》、《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等。编注辑校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章太炎选集》(合作)、《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及增订本、《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卷一、《章太炎全集》卷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等。主编有《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十种,《传世藏书》经学史类二十一种、诸子类五十种,《马相伯集》,《利玛窦中文著译集》,以及论文集《传统文化的再估计》、《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基督教与近代文化》等,曾长期主持《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编辑。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想和短论的缀合;第二部分是若干具体历史材料或文学作品的考证;第三部分是在考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遭遇以后,在走出中世纪过程的不同时期,在中国引起怎样的碰撞和变异。
《走出中世纪》(朱维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昔年在江南白下,曾与朱维铮先生有过书信往来。当时读此书时,少年意气,在拍案叫绝之时也对其中某些观点提出质疑。现在想起来,恍若一梦。作者以“走出中世纪”来对明清思想界进行一番扫描,然而我们现在似乎仍未能“...
评分《走出中世纪》(朱维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昔年在江南白下,曾与朱维铮先生有过书信往来。当时读此书时,少年意气,在拍案叫绝之时也对其中某些观点提出质疑。现在想起来,恍若一梦。作者以“走出中世纪”来对明清思想界进行一番扫描,然而我们现在似乎仍未能“...
评分没想到朱维铮先生也去参加今年11月杭州的马一浮研讨会。我们对马持论固异,见面交谈却能生出快意。我喜欢他的直言无隐的风格。其实我们吵过架,但很快重归于好。我因此说维铮是“学之诤友而士之君子”。会后去沪,与维铮同行,候车闲话,得聆他非常时期的非常经历,益增了解。...
评分没想到朱维铮先生也去参加今年11月杭州的马一浮研讨会。我们对马持论固异,见面交谈却能生出快意。我喜欢他的直言无隐的风格。其实我们吵过架,但很快重归于好。我因此说维铮是“学之诤友而士之君子”。会后去沪,与维铮同行,候车闲话,得聆他非常时期的非常经历,益增了解。...
评分朱先生在书中一再强调,这本书只是编辑催促下整理的一些旧日随想、短论等文字,缀合而成的一本书。因此,除却文字顺畅、观点新颖、融史料于论述等优点外,还是要问,既然题名为“走出中世纪”,那么整本书有没有核心逻辑呢? 在流畅阅读完关于利玛窦、徐光启、康雍乾、汤若望...
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波波折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回首过去呢?
评分雍正、乾隆父子,虽然是满洲人,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种种统治术,都相当谙熟。单看他们都能写一笔好字,诌几句歪诗,能就经书里面的几个问题同学者对话,便知他们的汉宋文化功底都比明太祖父子略高一筹。那么心态呢?可就不如了。这对父子的猜忌、冷酷、残忍、虚伪,也在明太祖父子之上。原因无它,在于他们时刻不忘自己首先是压迫民族的首领,其次才是统一帝国的君主。作为前者,他们对汉宋文化了解越多,就越担忧被汉人同化,也就越发要严分满汉。作为后者,他们对统治术越精通,就越善于运用独裁权力,也就越有能力搞政治恐怖,更其是无形的恐怖。
评分从中世纪走向现代,这路程于今还尚未走完。
评分历史能让人聪明,前提看来还是要是本来就聪明。
评分高中时读过,小心肝被震得扑腾腾,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