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875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少年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本世纪20年代,曾到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进行几次旅行考察,开始研究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广泛考察了古代神话及祭祀仪式。1961年去世。
荣格在人格结构问题上,提出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他的一生著述浩繁,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当中。在他生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论及心理学和东方宗教。他的涉猎很广,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过中国炼金术的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佛洛依德,也确从佛洛依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佛洛依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佛洛依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佛洛依德的理论。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 荣格的著作《心理学与宗教:西方与东方》,算是他对禅佛学问的最佳注释。
发表于2025-02-07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荣格太诚实了,诚实到毫不遮掩。所以,虽说他身平显赫,著作无数,也没能得到同水平的关注。真的是“所以”吗?呵呵,只是世人的可笑吧。 这篇日志超长,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我给点猎奇性的提示,里面有一段摘录是我见过的对同性恋为什么存在的最牛B的解释~~也可作为春哥为...
评分在遇到荣格之前,我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会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男女之爱!这种感觉很奇妙,从这个时候,我知道那个爱不仅仅只是世俗之爱! 这份爱会带来了解!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下意识在生存,从来都不曾有过对于内在的了解!人并不了解自己,但是当有人看到另一个跟自己有着相似经...
评分作为一本传记,我想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荣格可以,为什么就要是他?还想要了解他是如何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一个作为心理学大家的使命,想要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可是,在这本书里得到的答案就是不可复制。 荣格自3岁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梦的记忆,而且是那种“有意...
图书标签: 荣格 心理学 传记 精神分析 自传 荣格自传 心理 梦析
之前读到柏拉图叙述过灵魂痛苦和肉体痛苦的区别,认为学习会带来灵魂之痛,劳作带来肉体之痛,而人宁可劳作不愿学习,因为灵魂之痛强于肉体。哲学一定是灵魂之痛后分娩出的幼子,精神世界相对完善的肉体医疗护理一直被忽略,直到今天也是。完全想不到我在容格的书中找到这么多共鸣和治愈感,他讲述自己无法被人理解的,充满了痛苦思索的少年期,在自己的秘密祭坛寻求心安,他冷静地旁观父母失败的婚姻和分析他们的个性,他热忱地赞美浮士德并认为这部著作像是为他打开了世界,并且热爱mephisto,批评上帝赌约和故事结局(激动得想穿越到书里去)后面奇幻甚至壮丽的潜意识世界。歌德兴致勃勃地研究人类关系,正如容格对待人类的精神世界。读歌德感受到神一样的爱与视野,容格带来精神的共鸣,灵魂也许并不孤独,它们属于同一个存在了上百年的整体
评分非常喜欢。荣格有一种被神选中者的使命感和疑惑,终其一生他都在现实和幻象中寻找答案,他希望了解一切从何而起,去往何处,又终于何时何地。但无论是从自身还是他人,他都并未寻找到明确的答案。在他濒死经验后经历的狂喜,是“放下”后所获取的一种顿悟。向外看,一切如梦如幻。向内看,对生和死的意义才渐渐了然。常常觉得被吸引进他思维的深处,又被推出来重新审视经历的过程。
评分非常喜欢。荣格有一种被神选中者的使命感和疑惑,终其一生他都在现实和幻象中寻找答案,他希望了解一切从何而起,去往何处,又终于何时何地。但无论是从自身还是他人,他都并未寻找到明确的答案。在他濒死经验后经历的狂喜,是“放下”后所获取的一种顿悟。向外看,一切如梦如幻。向内看,对生和死的意义才渐渐了然。常常觉得被吸引进他思维的深处,又被推出来重新审视经历的过程。
评分定价 5.00 || 如果88年读过这本书……90年代读读也好啊
评分508页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