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認識在妳身上跳動的那顆心。我曾深愛她。」
17歲就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卻也喚醒瞭體內的愛滋病毒;
35歲被迫「換心」,第二顆心臟的前世記憶也隨之甦醒……
夏洛特17歲齣道即嶄露頭角,摘下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時,卻被驗齣是愛滋帶原者。自此,她從一個忙碌的女演員,淪落到幾乎沒有演齣機會……。
10年後,由於體內的愛滋病毒增加,夏洛特開始藥物治療的療程,最後導緻器官衰竭,心肌梗塞兩度發作,迫使她在35歲那年接受瞭換心手術。
「我認識在您身上跳動的那顆心。我曾深愛她。
但願它讓您健康,帶您走得長遠。
p.s.倘若妳讀到這封信……我無時無刻不想念妳,想得好苦。」
換心兩年後,她開始經歷一連串奇特的事:不斷作同樣的怪夢、喜歡吃過去從來不愛的食物、自稱是捐心者丈夫的人寫信給她、初次到泰姬瑪哈陵旅遊,卻對當地景物熟悉無比……
夏洛特幾度懷疑,自己是否能透過這顆換來的心,體驗捐贈者的迴憶與感受?
在《我有一顆陌生的心臟》中,夏洛特寫下接受換心手術之後的不可思議遭遇,以及她努力不懈的奮鬥過程。她渴望愛情,也勇於主動齣擊;儘管演藝圈排斥愛滋病患,她也從不放棄任何演齣機會;她不畏世人的異樣眼光,齣書寫下自己的遭遇,鼓勵許多愛滋病友;並擔任器官移植代言人,呼籲社會支持器官移植。
「細胞記憶」是否真的存在?那是誰的夢境?誰是捐贈者?對夏洛特而言,真正的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幾乎死去又獲得重生的波摺中,她懂得去恐懼死亡,懂得害怕生命會隨時終止,因此她想立刻體驗所有美好的事物,熱愛生命的分分秒秒,
「活在當下,或許隻能活到明天,但永遠別忘記作夢!」
--
激勵這位生命力最強韌的女性的,是熱情與希望。——《快報》
喜劇結局,精采程度不亞於電影。——《巴黎人報》(Le Parisien)
在此發聲的不是那位女演員,而是夏洛特的內心。她對我們訴說一個不可思議的浪漫故事,但說服力無庸置疑,因為那是她本人的親身經歷!用最簡單的字眼,不灑狗血,同時蘊含無比堅強的個性與感人的脆弱。——Gwen
這是一本無法被歸類的書,寫得非常好,有時詩意,有時犀利,直接,殘酷,美麗。一位不可思議的女性之不可思議的故事,她永遠在戀愛,大難不死,比我們所有人活得更起勁。夏洛特,妳太棒瞭!加油!——Yann Nice
非常豐富,非常有意義,也非常切閤人性。這強而有力的親身見證提供瞭思考細胞記憶的素材。夏洛特文筆兼具深度與輕盈,還有一顆絕對的藝術傢心靈,引導我們進入每個人都會遭遇的麯摺與難題。能讀到這些極為美麗的生命經驗分享,我萬分感激。——Michelle Duvivier
夏洛特不僅說瞭個精采故事,而且文筆自然,如音樂一般優美流暢。有些句子我一讀再讀,隻因為好聽。她是好作傢。——Michel Kohn
我隻花瞭三個晚上就讀完,因為太喜歡夏洛特的故事,即使那不是羅曼史!這就是為什麼我自願捐贈器官,讓一些人擁有存活的希望。——Clouet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給這本書六顆星。——Yolande Debureau 夏洛特?瓦朗德雷
夏洛特.瓦朗德雷(Charlotte Valandrey),法國知名女演員,本書是她的親身經歷。
本名安娜—夏洛特.巴斯卡(Anne-Charlotte Pascal),1968年11月29日齣生於巴黎,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長大。藝名瓦朗德雷(Valandrey)來自她童年時的度假聖地,位於布列塔尼的海水浴場安德列榖(Val-Andre)。
1985年,17歲的夏洛特在電影「紅唇」(Rouge Baiser)中初試啼聲,即獲法國凱薩獎提名,更據此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然而,她的演藝生涯並未從此平步青雲,因為她在那年做瞭愛滋病篩檢,結果呈陽性反應。
在2005年齣版的自傳《愛濃於血》(L’amour dans le sang)中,夏洛特揭露她身為愛滋帶原者的身份,病毒從未摧殘她的身體,反而因為接受抑製病毒的治療,導緻在2003年8月兩度心肌梗塞,幾乎喪命,因而必須接受換心手術。從此,她本已充滿波摺的人生,更齣現不可思議的變化……。
在法國,夏洛特是第一位公開自己是愛滋病帶原者的名人,也是當時唯一接受心臟移植且存活下來的帶原者。如今,她是母親(女兒身體健康);她也是公益組織「生命移植基金會」的代言人,時時為弱勢團體發聲,並持續透過真誠感人的書寫,分享她奇特的經歷與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Charlotte Valandrey
陳太乙
發表於2024-11-22
我有一顆陌生的心臟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自傳與他傳 美麗佳人奧蘭多 社會學 文學 心靈 夏洛特.瓦朗德雷 HIV @譯本
我有一顆陌生的心臟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