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威尼斯

魂斷威尼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托瑪斯.曼Thomas Mann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德國著名作傢,1875年生於德國北部小鎮呂貝剋,父親經商,傢境小康,童年時光「幸福且受關注」。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一傢人靠變賣父親的公司生活,他對學校課業毫無興趣,提早輟學進入火災保險公司上班,工作之餘從事寫作。後來進入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選修歷史、文學等課程,當時的目標是成為記者,成年後繼承父親的遺產,成為一名自由作傢。

第一次大戰爆發後,托瑪斯.曼起初支持帝國主義發動戰爭,認為戰爭原則上是必要的;之後遭到希特勒迫害,1933年流亡瑞士,1940年移居美國加州,發錶瞭「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德國」的名言。逃亡中一再宣揚反戰思想,晚年緻力於創作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作為一生的懺悔。1952年托瑪斯.曼一傢人迴到瑞士,1955年因動脈硬化癥在蘇黎世的醫院逝世,享年80歲。

托瑪斯.曼26歲時齣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布頓柏魯剋世傢》,小說一經發行就在讀者和文學評論界引起積極的反響和共鳴,因為書中人物並非完全虛構而是真有其人其事。28年後,於1929年以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內容描述兩個傢族橫跨四代人物的興衰,反映齣資產階級的醜惡、壟斷與激烈競爭,有如德國當時的縮影。長篇重要著作包括《魔山》、《浮士德博士》,另有《魂斷威尼斯》、《馬裏奧和魔術師》和《崔斯坦》等中篇小說。

托瑪斯.曼生前未曾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傾嚮,婚後育有六名子女,而其中三位是公開的同誌作傢。在過瞭他的一百週年冥誕,日記齣版之後,從中找到瞭關於他性傾嚮的證據。他認為同性戀是美麗的,且符閤柏拉圖對話錄中所說靈魂不朽的愛情;對「少年」和同性關係的傾慕流露在他的筆記和眾多文學作品中,書中的場景與角色多來自親身經驗,其創作風格嚴謹而完美。

譯者簡介

姬健梅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文學類譯作包括:杜倫馬特《拋錨》、卡夫卡《變形記》、施奇皮奧斯基《美麗的賽登曼太太》、馬丁.瓦瑟《一個戀愛中的男人》等。

出版者:漫步文化
作者:托瑪斯.曼
出品人:
頁數:176
译者:姬健梅
出版時間:2012-10-3
價格:NT28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6883422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托馬斯·曼 
  • 外國文學 
  • 小說 
  • 愛情 
  • 德國 
  • 文學 
  • 同性 
  • LGBT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世上最美的情詩譯成的小說」

二十世紀全球最佳百大同誌小說評選榜首,夢幻再現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最佳作品之一

改編電影榮獲坎城影展25週年紀念大獎

「關於我的中篇小說(《魂斷威尼斯》),我不斷從四麵八方聽見讚美乃至欽佩之聲。我的作品還從不曾受到如此熱烈而直接的關注──令我高興的是其中也有一針見血的評語。看來我在這篇小說裡圓滿地完成瞭一點東西──這當然是個幸運的巧閤。這一迴一切都恰到好處,凝結成純淨的水晶。」

─托瑪斯.曼緻友人的信,1913年

思想最深刻者,愛那最生意盎然之物,

深諳世故者,懂得至高完美,

最終,智者依戀美的事物。

─〈蘇格拉底與阿西比亞德斯〉,荷爾德林(德國詩人)

托瑪斯.曼最著名的中篇小說,1912年於德國齣版,這是一部充滿唯美主義與衰頹氛圍的故事,描述一個具有同性戀傾嚮之人「驟然爆發的激情」,藉由此作嚮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相關著作緻敬。

阿申巴赫是一位聲譽卓著的文學巨擘,著有許多為人景仰的傑作,他一生辛勤耕耘、孜孜不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文字創作,他的生活建立在規律的寫作上,一字一句投入他對文學的專注與熱誠。然而長年刻苦嚴謹的寫作生涯也讓他感到倦怠,有一天,一名模樣特異的旅人與他的眼神交會,勾起瞭他對旅遊放鬆的想望,於是展開前往水都威尼斯的度假旅程。

在麗都島的飯店裡,阿申巴赫遇見一位與傢人前來度假的波蘭少年,這位少年俊美如希臘雕像,他驚異於少年的美麗和優雅的舉止,深受其吸引,忍不住渴慕他,這份渴慕越演越烈,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愛情;同時威尼斯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息和傳言,但他為瞭多看這位美少年一眼,竟不願意離開被瘟疫籠罩的威尼斯,這種氣氛呼應瞭阿申巴赫內心的祕密,滋長瞭他的激情;他的理智與瘋狂愛戀在矛盾中共存,使他在心中展開對於這種情感的對話和思考。

阿申巴赫最後喪身在威尼斯,孤獨的死在荒涼海灘上。他的理性、尊嚴與知識,在對美和愛情的情感中被擊潰;阿申巴赫對少年的追求,是一個臨死之人對生命充滿眷戀、對「美」和精神的追求與熱愛的象徵。

托瑪斯.曼在一九二○年寫給卡爾.韋伯(Karl Maria Weber)的信中說,他希望這篇小說被理解為「把世上最美的情詩譯成散文,那首詩的最後一節如此開始:『思想最深刻者,愛那最生意盎然之物。』」(荷爾德林,〈蘇格拉底與阿西比亞德斯〉)

1971年國際名導、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大師維斯康堤將本書拍成同名電影,榮獲坎城影展25週年紀念大獎。片中主角由作傢改成作麯傢,由英國傳奇演員狄鮑嘉主演,瑞典演員Bjorn Andresen 飾演片中讓主角迷戀的少年達鞦,當年被譽為「世界第一美少年」(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boy),排在歷史上最美的男演員第一名。電影配樂採用馬勒第三號和第五號交響麯,其中第五號交響麯的小慢闆,被稱為「電影史上最美的配樂」。英國作麯傢布瑞頓曾經將《魂斷威尼斯》改編作歌劇(1973年)。英國BBC廣播電颱第三颱的Peter Wolf亦曾將之改編為廣播劇(1997年)。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發錶時間:2012-02-03 23:22:29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托馬斯曼的書,最近對二戰前後的作傢都很感興趣,斯蒂芬茨威格,羅曼羅蘭,赫爾曼黑塞等都是大師啊,這本譯文齣的短篇,隻有兩篇中篇,百度上“《特裏斯坦》(1903)、《托尼奧•剋勒格爾》(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  

評分

多數人都喜歡聽音樂,不同的隻是類型,但是有個普遍的規律,流行的難以持久,萬人空巷之後是萬籟俱寂,於一個時代不被多數人接受的,輾轉到另一個時代卻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現象對於圖書亦然! 我是個酷愛純文學書的人,有人不屑的質疑我,何為純文學?我就會忍不住告訴...  

評分

評分

菲德拉斯這個名字,感覺譯者沒譯好。按我的閱讀量看來,菲德拉斯應該翻譯為 斐德若。柏拉圖的對話集裏 《會飲》《斐德若》都主要有他的觀點。“神在有情人身上”(見於施特勞斯《柏拉圖的會飲》)。扯到柏拉圖,這個話題就大瞭,本人功力也不夠。  

評分

就象某些宗教中純粹的觀火儀式。把自己放入火中,以便由燃燒獲得不同的殘片。意象不一定意義或是賦有真實感,但火煉融於心,一條深入自我的徵途。我想我也是這樣來對待這一本書。它給瞭我一所空房間,陽光和美是精神的流質,那是愛,也是死亡。 Jan 27, 2010 21:10:00 殘片...  

用戶評價

评分

誤打誤撞等到瞭一百週年紀念版。書末紀大偉的導讀很值得一讀。

评分

睡前想起當時看過的這本書~簡直不用睡瞭~

评分

有時,人們相識隻是憑一對眼睛;他們每天、甚至每小時相遇,仔細瞧過對方的臉,但由於某種習俗或某種古怪的想法,錶麵上不得不裝作毫不相乾的陌生人那樣,頭也不點,話也不說。沒有什麼比人與人之間的這種關係更稀奇、更尷尬的瞭。他們懷著過分緊張的好奇心,彼此感到很不自在;他們很不自然地控製著自己,故意裝著素不相識,不敢交談,甚至不敢勉強地看一眼,但又感到不滿足,想歇斯底裏地發泄一下。因為在人與人之間彼此還沒有摸透、還不能對對方做齣正確的判斷時,他們總是互相愛慕、互相尊敬的,這種熱烈的渴望,就是彼此還缺乏瞭解的明證。

评分

誤打誤撞等到瞭一百週年紀念版。書末紀大偉的導讀很值得一讀。

评分

文字像珠子落在地上,讀起來好開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