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2年。描写了自我意识强烈的男人与天真烂漫的堂妹之间的感情纠葛,采用集合若干小短篇的方式写就的长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
夏目潄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日本两大文豪。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他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夏目漱石的创作受到当时西洋文明的影响,把日本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作为知识阶级的伦理问题清楚地再现出来。这种文化的压迫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最根本的被害者就是知识分子本身,在他们生的欲望无限扩大的同时,却丧失了内部的伦理基准,把自我的意识陷入奴役的境界,让从世界文明中得到的自由平等的意识远离自己的幸福。
夏目漱石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行人》、《心》、《明暗》,及作品集《漾虚集》、《梦十夜》等。
“中二”是近年来日本十分流行的词汇,大意指那些沉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切实际、充满幻想的少年们。后来范围渐广,可以将中二病放宽到所有年龄段。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春分之后》为我们描述的正是两个中二青年的故事。 作品主要围绕敬太郎这个大学毕业的待业青年而展开...
评分1. 社会经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不能全靠别人的口述。跟学游泳一个道理。 2. 本书中千代子也算是比较直接地对须永表白了,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这个算是比较大胆的了。 3. 对知识分子的心里剖析,与《我是猫》有些类似?
评分 评分经过前前后后将近两个月的拖沓,终于将夏目先生的《春分之后》读完了,由于只读了一遍,只能发表一些或许不够客观的评论吧。 小说一共有六章,前三章可作为一个部分,后三章可作另一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敬太郎,可是小说真正的重心却在于后半部分须永、千...
评分徐祖正说因为看了这书,烦闷了半年。。。
评分“可是市藏本来就是一个除了自我之外什么都没有的人”
评分应该是我最喜欢的夏目,起初是“敬太郎的冒险”令我在主客观上将自己带入故事之中但最终陷入那场仿佛在梦中朦胧的雨亦如同占卜预言所描述的暧昧局面。最欣赏最渴望的还是这如一只脚跨入了门槛一只脚还留在门外的“他始终未能得到其中的三昧这正是他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是他的幸运所在” 这种状态,而双主角须永与敬太郎在这种状态下巧妙地避开《使者》《心》中的感染。虚实边界模糊还莫名其妙地冲刷了作品本身的苦涩和烦恼以及尾声惯有的对于后来之事的疑问,类似一种“逍遥”的状态。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说前1/3读不下去,看似一切尚未发生,暗中却自有乾坤,掺杂在其中过去现在将来的人事物,以及暗示的真相和时代。中途孩童的死亡却凸现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至于后来的意象和意境也许是夏目本人的心迹流露吧。春分之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如常
评分写得太好了。
评分须永真像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