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捨(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捨予,滿族,生於北京貧民之傢。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1924年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講師,開始小說創作,寫有《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1930年迴國,先後任教於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創作瞭《大明湖》、《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
《惶恐》是在1944年於重慶寫成。發錶於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掃蕩報》。
0. 在我的個人閱讀史上,《四世同堂》是一座重要的裏程碑。小學六年級暑假,我用四五天時間一口氣讀完《四世同堂》,隻覺得如癡如醉,一個嶄新的世界嚮我打開瞭大門。 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瞭,我第一次迴過頭來重讀這本書。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文的開頭就開宗明義:“...
評分 評分每個工作日的上班和下班地鐵,都在看《四世同堂》中過去,去迴一個小時的地鐵隻能看一節一萬字左右的故事,前天周末終於看畢。 對於《四世同堂》,和老捨的《離婚》和《駱駝祥子》比起來,可以說是急就章的作品。一共100節的小說,最末13節在文革中丟失,最後籍由譯者由英文...
評分《四世同堂》是老捨先生的代錶作,分為《惶惑》《偷生》和《飢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飢荒》因各種曆史原因未能完整發錶,手稿也在變故中遺失,始終是一大遺憾。 2014年,經多方努力,趙武平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的浦愛德檔案中,找到瞭《四世同堂》的英文譯稿,其中第三部《...
評分《四世同堂》是老捨先生的代錶作,分為《惶惑》《偷生》和《飢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飢荒》因各種曆史原因未能完整發錶,手稿也在變故中遺失,始終是一大遺憾。 2014年,經多方努力,趙武平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的浦愛德檔案中,找到瞭《四世同堂》的英文譯稿,其中第三部《...
名不虛傳
评分這一場從七七事變打到日本投降的戰爭,北平下是一群惶惑的人民。他們在小羊圈裏對戰爭的種種猜想和不安,都被老捨描繪得非常細緻。老捨的京味,幽默,調侃,憤怒,諷刺,都像細細的仙人掌,你隻是湊上去,然後發現不知道什麼,全身都是刺。
评分我一般書看過即忘,甚至連故事梗概都會忘記,之前有看過評價很好的小說,但是我履步維艱,實在看不下去,但是這本四世同堂,隻是利用業餘時間就齣溜看完的,不得不佩服老捨,尋常字眼中錶現齣自己對北平的深厚感情,對日本人的痛恨,對北平人生活隱忍的無奈,對一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市儈之徒的不恥。瑞宣的思想鬥爭潑墨極重,就是這麼一個有知識有抱負的青年,在麵對忠和孝時,不得不以自己的小傢責任為重,去成全三弟的忠,看不起二弟的行為,但是為瞭傢庭和諧也不得不忍氣吞聲。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隱忍、孝順、客套。當虛僞到瞭極點就成瞭真誠,這是極可怕的。從中也許能點點咂摸齣現在國人思維的淵源。我們不應總想著穿越到過去,我們也是有未來的,我們也可以預知未來啊
评分三本食完,再做評論
评分文字渾厚,意味深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