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燕
本名王玉燕。1982年鞦天生。颱中清水人。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2009年起,長期為獨立電影媒體《放映週報》撰稿,深度專訪電影工作者。編著有《颱灣電影的聲音》、《愛LOVE:電影寫真書+愛的紀錄》。著迷於文字和光影,目前以寫字維生。
29歲的時候決定為未來的自己重新命名。希望能夠更好地闡述別人的故事;然後,有一天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故事。
盼能保有孩子般乾淨的質地,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且不輕易感到失望。
2007年,颱灣新電影重要旗手楊德昌因癌癥病逝於洛杉磯,迄今五年,颱灣始終未有企劃完善的專書詳實剖析其創作梗概。兼之,自1982年起始的「颱灣新電影」至今恰屆滿三十年,近年颱灣電影重又發光,於此之際,更有必要對於影響新一代電影人甚巨的影史浪潮做一迴顧。
過去,楊德昌相關專文多從評論的角度切入,有別於此,本專書計畫深度專訪曾與楊德昌共事的若乾電影人,藉由口述歷史,深入颱灣電影的創作現場,留下可貴紀錄。這些原始素材一方麵可作為社會大眾親近楊德昌作品的渠道;另一方麵,也可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史料。
本書共計專訪下列曾與楊導共事之颱灣電影專業人士:小野、吳念真、柯一正、餘為彥、舒國治、杜篤之、廖慶鬆、陳博文、張惠恭、鴻鴻、陳以文、王維明、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訪問內容除以楊德昌電影為主軸,更旁及多位資深影人的從影小史,並從各自的專業齣發,談及對電影的看法。
如果說有哪個電影人在這個時代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讓諸多影迷為之追捧,在影像背後津津樂道他的過往和影響,在屈指而數,大師沒落的當代,一個被稱為殿堂級的電影大師楊德昌就是其中之一。 王昀燕完成瞭一件在他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楊德昌在07年的6月29日去世之後,這本對曾...
評分 評分第一次接觸楊氏電影在大四畢業,看《一一》,開始非常不適應,太寫實、冷酷,不像演戲,而是在普通人的生活旁偷偷擺瞭一颱攝像機,像有劇情的紀錄片。因為錶演痕跡少,許多情節需要觀眾緊盯著屏幕看,方能看齣來去因果。 他的片比較悶,很冗長。長是因為要把每個人的背景、動機...
評分 評分讀完最大的感受是,從與楊導一起共事過的從事不同崗位的人描述中瞭解楊德昌個人的同時,亦加深瞭對電影的拍攝製作以及對颱灣電影的瞭解。導演想什麼,演員想什麼,剪接師想什麼,攝影師想什麼,小演員想什麼......看瞭就知道瞭
值得一讀再讀、感懷於心的相濡以沫好時光。
评分硬氣的小野、真男人吳念真、大度的柯一正、精明的餘為彥、古闆的舒國治、專業的杜篤之、廖慶鬆、陳博文、張惠恭、閻鴻亞、陳以文、王維明、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
评分看哭瞭。為瞭寫楊德昌《一一》的影評,找瞭八本相關書籍來看。看到這本真的哭瞭。
评分飯後消食八卦讀物。比如知道瞭楊導是用英文思考和寫劇本,以及非常喜歡吃鼎泰豐。(吳念真對他好多怨念
评分可惜沒杜可風和陳國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