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曆史學傢,江蘇無锡人。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曆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颱灣。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第3版)》是錢穆先生八十高齡後對雙親及師友等的迴憶文字,情緻款款,令人慨嘆。讀者不僅由此得見錢穆一生的求學、著述與為人,亦能略窺現代學術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讀者更能從此書感受到20世紀“國傢社會傢庭風氣人物思想學術一切之變”。這本書不光是寫他自己一身一傢的瑣事,更加能啓發那些對近當代人文思想感興趣的“善論世者”。
選修現代新儒傢課的時候,老師說起往屆有中學時便讀完錢穆先生的所有作品的師兄,某次在課堂上登颱講評錢穆先生生平思想關懷的時候,竟然情難自抑,淚灑講桌。當時聽到這段故事,心裏也有相當的震動。一來頗有一些遺憾,不知道這會為瞭前人動情如此的師兄是何等樣人;二來卻是...
評分這應該是兩本書。八十憶雙親比較短,師友雜憶比較長。不論長短,都是情真意切的迴憶瞭當年人情世故,間雜著時自檢自省自問。錢穆先生的學術思想如何成形延續,一生大事中多少細節堪記,在其簡素、有趣的文字中栩栩如生。而且他基本還原當時當地的真實情況,不避諱,不贅言。印...
評分錢先生之學問,仰慕久矣;錢先生之為人,卻所知甚少。此等差錯,實在有違史遷“讀其書,想見其為人”之雅訓,更不副亞聖“知人論世”之灼見。 所以,書到手後,如飢似渴讀之,如狼似虎閱之,如江河決堤,一貫而下。錢先生之文,因其早年熟習古文傢之華章,晚年又遍覽理學傢之宏...
評分錢先生之學問,仰慕久矣;錢先生之為人,卻所知甚少。此等差錯,實在有違史遷“讀其書,想見其為人”之雅訓,更不副亞聖“知人論世”之灼見。 所以,書到手後,如飢似渴讀之,如狼似虎閱之,如江河決堤,一貫而下。錢先生之文,因其早年熟習古文傢之華章,晚年又遍覽理學傢之宏...
看哭瞭……
评分“技術處理”太多瞭
评分《八十憶雙親》短短四十頁文字,活現瞭晚清江南農村大族離崩、鄉風日下的時代背景下一個貧寒傢庭勉力維係,書詩不斷,乃親慈子孝,其樂融融的溫暖記憶。其中提到的義莊製度,就像阿城曾經說過的,滋養瞭活躍在民國的一代知識分子的鄉土情懷,他們即便去國遊學,最後都選擇迴歸故土,以圖報效。《師友雜憶》則篇幅稍長,但仍惜墨如金,雖然寫瞭大量的學壇掌故,但“寫一字,或有三字未寫;寫一句,或有三句未寫”,未盡之意深遠難測,非親曆者不能體昧。1949年之前的時代,“人心紛歧,人纔奔溢”,普通村野的小學和中學都深藏大師碩儒,也難怪受教者中不少日後都成為名滿天下的時賢巨擘。從讀《國史新論》的中途偶然切入錢穆的人生世界,讀完唏噓。
评分看完這高壽老頭的迴憶錄,覺得活長點時間是一個極大地財富。又有纔華又有人氣的老頭,讓我覺得不愛國學也應該愛這個史學大師
评分15年2月16-17日,特8路車上一半住處一半《師友雜憶》。18日上午讀《八十憶雙親》甚有感觸。02年陳勇師叮囑細讀,當時年輕氣盛,因些許片段生誤解,以緻輕看先生,愧何如哉。此本63-94頁誤為287-318頁竄。當再讀九州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