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專傢的考證,中國的科幻文學的曆史應該從清末算起。那時西風東漸,科幻小說也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傳播進入中國。但新中國成立以前,戰亂不止,科幻始終沒有形成氣候,作品寥寥,從未被人真正重視過。隻是隨著新中國成立,社會逐步安定,科學技術日趨昌明,科幻文學纔開始興旺,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因此,中國科幻曆史實際上也就是新中國曆史的一部分。
然而,新中國的科幻之路是非常麯摺的。在這並不算長的60多年中,中國科幻就經曆瞭兩次劫難,被硬生生地截為三段,有近20年的時間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而科幻在中國的第三次勃興是從上世紀末開始的,目前正處於一個快速上升階段。在這個關鍵的曆史時刻,我們很有必要總結新中國科幻的發展曆程,總結曆史的經驗和教訓,以利未來的中國科幻事業能更加平穩地發展壯大。這也就是“為中國科幻寫史”的意義所在。
要為科幻寫史就必然要寫科幻作傢和科幻活動傢,因為他們是科幻曆史的主角和中心,他們每個人的曆史都是科幻曆史的一部分。這就是本書要“為科幻名人立傳”的初衷。因此,本書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新中國科幻的紀傳體曆史”。
如果將新中國成立前的科幻作傢算作第一代,那麼我們可以將中國科幻作傢(將範圍擴大些是華語科幻作傢)分為四代。第一代以顧均正等人為代錶,他們不在本書涉及的範圍之內。第二代科幻作傢以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肖建亨、劉興詩、金濤、魏雅華、薑雲生,以及倪匡、黃易、張係國為代錶,他們的創作活動主要集中在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初科幻再次陷入沉寂的時期。但限於作者的條件,本書隻收錄瞭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和劉興詩的評傳。因為作者本人均與他們有長期的接觸,做過深入的訪談。
第三代科幻作傢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科幻廢墟上逐漸成長起來的,以劉慈欣、韓鬆、王晉康、何夕、吳岩等人為代錶,他們與上一代科幻作傢幾乎沒有傳承關係,走著自己獨特的創作道路。這些作傢目前風頭正勁,是當前科幻文壇的中堅力量。本書就收錄瞭這五位作傢的評傳。
至於第四代則是正在成長中的年輕一代科幻作傢,他們屬於“小荷纔露尖尖角”的一代,尚未列入本書的範圍內。但作者相信,幾年之後,他們中的佼佼者將會成為科幻迷的新偶像,也將是作者寫作新評傳的對象。
除瞭科幻作傢之外,科幻活動傢,特彆是從事科幻齣版事業的編輯也在中國科幻曆史中起到瞭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沒有他們在極端睏難的外部環境下堅守科幻陣地,培養和發掘科幻人纔,為科幻作傢修路搭橋,也不可能有當前科幻文壇日趨繁榮的景象。因此,本書收錄瞭他們之中兩位代錶人物的評傳——一位是《科幻世界》雜誌社的老社長楊瀟,另一位是“最資深的科幻迷”、《科幻世界》雜誌社現任副總編輯姚海軍。
以上這些人的評傳可以說是作者30年來努力的結果。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科幻大師鄭文光、童恩正的深度采訪開始,作者無意間為中國科幻保留瞭一份活的史料。其中,鄭文光與童恩正兩位科幻大師已經去世,他們的口述史也成瞭不可復製的珍貴資料。
對中國科幻而言,2012年是個神奇的年份:越來越多的齣版單位開始涉足科幻,越來越多的主流文學作傢開始轉嚮科幻創作,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閱讀科幻作品,以《三體》為代錶的科幻小說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以《人民文學》為代錶的主流刊物開始刊登科幻作品,科幻作傢劉慈欣以中國作傢代錶的身份齣現在國際書展上,中央電視颱的名牌節目《小崔說事》播齣以科幻作傢劉慈欣、韓鬆為主角的節目……這一些似乎都昭示著中國科幻曆史的轉摺點已經到來瞭。
讓我們在2012年這個中國科幻的關鍵的曆史時刻暫時停下腳步迴顧和總結過去,然後滿懷信心地“穿越2012”,去迎接中國科幻更加輝煌的未來吧。
董仁威
2012年8月28日於成都
本書收錄瞭董仁威撰寫的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劉興詩、劉慈欣、韓鬆、王晉康、何夕、吳岩、楊瀟、姚海軍的評傳和近300張珍貴的曆史照片。
本書約300頁,內文為銅闆全彩印,精裝,封麵燙金,每本書均附有編號收藏卡。每張收藏卡上均有葉永烈、劉興詩、劉慈欣、韓鬆、王晉康、何夕、吳岩、楊瀟、姚海軍以及董仁威的親筆簽字。
本書第0001號將由人民郵電齣版社珍藏,第2012號由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珍藏,編號和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劉興詩、劉慈欣、韓鬆、王晉康、何夕、吳岩、楊瀟、姚海軍以及董仁威生日年份相符的將作為珍貴禮品在星雲奬頒奬晚會上分彆贈送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劉興詩、劉慈欣、韓鬆、王晉康、何夕、吳岩、楊瀟、姚海軍以及董仁威本人或親屬珍藏。
發表於2024-12-19
穿越2012:中國科幻名傢評傳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科幻 評傳 小說 文學 文化 傳記 中國文學 經典
渣文筆,充滿口水話
評分對於中國科幻一個時代的總結,還有很多難得一見的照片。
評分印刷很好,值得收藏
評分劉星詩的個性,印象深刻
評分梳理得不錯。
穿越2012:中國科幻名傢評傳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