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冲击波物理和状态方程研究的意义
1.2 流体模型近似与冲击波压缩的守恒方程
1.2.1 流体模型近似
1.2.2 冲击波压缩的守恒方程
1.3 高压物态方程的实验研究方法
1.3.1 动高压加载技术
1.3.2 实验测量方法
1.4 特征线理论基础
1.4.1 小扰动传播的守恒方程
1.4.2 特征线方程的导出
1.5 本书讨论的范围
第2章 冲击绝热线的实验测量
2.1 冲击绝热线的走向
2.1.1 冲击波速度与粒子速度关系的5种基本类型
2.1.2 极端高压下金属材料冲击绝热线的走向
2.2 冲击绝热线的基本性质
2.2.1 冲击绝热线是从同一始态出发的冲击压缩终态的轨迹
2.2.2 冲击波压缩的总功平均分配给比内能和比动能
2.2.3 冲击压缩的熵增
2.2.4 从同一始态出发的主冲击绝热线与等熵线在始点二阶相切
2.2.5 沿着主冲击绝热线的声速
2.2.6 冲击波速度与波前、波后声速的关系
2.2.7 等温线、等熵线和冲击绝热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2.3 冲击绝热线的理论预估
2.3.1 纯净密实材料
2.3.2 理想混合物
2.4 疏松材料的冲击绝热线
2.5 冲击绝热线的实验测量方法
2.5.1 冲击绝热线的绝对法测量——标准材料冲击绝热线的建立
2.5.2 冲击绝热线的对比法测量——阻抗匹配法Ⅰ
2.5.3 冲击绝热线的对比法测量——阻抗匹配法Ⅱ
2.6 冲击波在自由面的反射
2.6.1 与冲击绝热线相交的等熵线
2.6.2 卸载到零压时的比容与声速
2.6.3 自由面速度
2.6.4 沿着等熵线的温度
2.7 实验样品设计的一般原理
2.7.1 边侧稀疏波的影响
2.7.2 追赶稀疏波的影响
2.8 利用冲击绝热压缩数据建立Gruneisen物态方程
2.8.1 固体冷能的基本形式
2.8.2 利用等温压缩实验数据构建Gruneisen物态方程
2.8.3 利用冲击绝热数据构建Gruneisen物态方程
2.8.4 Q、q方去
2.9 等熵绝热线的一种解析表达式
第3章 冲击波温度测量
3.1 冲击波温度测量的意义
3.2 透明材料的冲击波温度测量
3.2.1 辐射法测温的原理和基本假设
3.2.2 透明材料的冲击波温度测量
3.3 金属材料的冲击波温度测量
3.3.1 金属冲击波温度测量的主要困难
3.3.2 辐射高温计及其标定
3.3.3 “样品/窗口”界面辐射能的确定
3.3.4 “样品/窗口”界面温度的确定
3.4 理想界面模型
3.4.1 理想界面模型热传导方程的解
3.4.2 冲击波温度测量的样品设计
3.4.3 卸载温度和冲击波温度的导出
3.5 冲击波温度的理论预估
3.5.1 单相区的冲击波温度
3.5.2 固一液混合相区的状态及过热卸载模型
3.5.3 利用能量原理判定初始冲击状态所在的相区
3.6 非理想界面模型
3.6.1 冲击波与“样品/窗口”间隙界面的作用
3.6.2 四层介质热传导模型
3.6.3 使用镀膜样品对冲击波温度测量的影响
3.6.4 冲击波温度测量实验中基板和镀膜样品的设计原则
3.6.6 窗口材料高压热导率的实验测量
第4章 金属的冲击熔化
第5章 高压声速测量
第6章 金属材料在冲击压缩下的强度
第7章 准等熵加载技术及应用
参考文献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