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栾景河
出品人:
页数:1069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1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3892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朝鲜半岛
  • 日本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清史
  • 民国史
  • 革命
  • 近现代史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学科负责编辑的系列文集之一,也是近年来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最新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今后研究发展的风向标.本书分上下两卷,收集了国内外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方面5篇优秀论文,集中体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涉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
上卷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
论“情势变迁原则”在中国外交史中的运用
“文明”会冲撞?从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谈起
中外条约关系的酝酿及趋向
清代中国的外政秩序
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
近代租借条约缔约双方权利义务问题初探
清季中俄文化关系史三题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体制的再认识
赫德与晚清中国驻英使馆
清末洋幕员的权力分配和斗争——以德璀琳和汉纳根为例
清前期澳门贸易的几个问题。
19世纪后期博览会知识的接纳及举办博览会的设想——以晚清驻外使馆的作用为中心
《火攻挈要》:晚明至晚清火器技术知识的转移
外务部的成立过程
外交制度改革与驻外公馆——以日俄战争后的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心
从中德关系看考察政治大臣出洋——以德国视察和德国的对清政策为中心
中国博医会与中国地方疾病研究(1886-1911)——以《中国疾病》一书为中心的考察
话语趋同与实际意志:辛亥革命时期列强之“中立”
1911~1913年粤海关接管高雷常关始末:一次失败的
海关权力扩张
孙中山联德外交始末
民初美国工程顾问公司与黄河铁桥投标案——企业、政府与外交关系的考察
戴季陶的日本观——以护法运动时期为中心(1917~1918年)
上海总商会在五卅运动期间的外交策略
下卷
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与北京政府“联美制日”外交的形成
多方的博弈:余日章、蒋梦麟与华盛顿会议
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江浙战争中列强的态度与因应之道(1924)
法国退还庚款与兴学——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研究
巴敦调查团与中国基督教教育体系的构建
日据台湾时期日本在厦领事法庭考略
辜显荣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充当的角色——以辜显荣的部分信函为例
近代西方大公司的华南销售网——以石油、烟草业为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会租地政策
海防惨案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交涉
国民政府1933年关税税率问题与日本:税率公布之前的双方动向
《塘沽协定》后蒋介石的对日妥协外交
英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反应
从“广田三原则”到“近卫三原则”——抗战爆发前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表”与“里”
杨杰将军与抗战前期军火采购
1938年日苏张鼓峰事件新论
战时美国对中国抗战地位的认知轨迹
1940年的国际危机与蒋介石的抉择——以当事者日记为基础的一个初步考察
理念与实践——“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的形成与影响
试论1948年中印设领交涉
1950年新中国接收美、英北京兵营地产若干问题探讨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美国形象与国家建构
美国对台军事援助研究(1950~1965年)
关于近代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研究的思考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上卷:张启雄《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王元周《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张卫明《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鸦片战争以来,东亚各国接触西洋事务愈多,在东西观念上的冲突也愈显。无论何如璋在同日本商讨琉球问题时被日本以西洋国际法压制,因而之后力主清政府代朝鲜以西洋国际秩序原则开国,还是李鸿章与英使巴夏礼就法国侵越对谈时,特别强调东西方对“属国”的认识不同,“风气各异,由来已久,难以强同”,清政府在西方军力胁迫下,逐渐接受运用西方观念来处理各国间事务。游走东西之间,有政治考量。实际非占即独。文中朝方意见关注少,遗憾。这之前,朝鲜使者接触中国事物,自北学崇拜到心态平复,有趣

评分

上卷:张启雄《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王元周《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张卫明《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鸦片战争以来,东亚各国接触西洋事务愈多,在东西观念上的冲突也愈显。无论何如璋在同日本商讨琉球问题时被日本以西洋国际法压制,因而之后力主清政府代朝鲜以西洋国际秩序原则开国,还是李鸿章与英使巴夏礼就法国侵越对谈时,特别强调东西方对“属国”的认识不同,“风气各异,由来已久,难以强同”,清政府在西方军力胁迫下,逐渐接受运用西方观念来处理各国间事务。游走东西之间,有政治考量。实际非占即独。文中朝方意见关注少,遗憾。这之前,朝鲜使者接触中国事物,自北学崇拜到心态平复,有趣

评分

上卷:张启雄《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王元周《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张卫明《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鸦片战争以来,东亚各国接触西洋事务愈多,在东西观念上的冲突也愈显。无论何如璋在同日本商讨琉球问题时被日本以西洋国际法压制,因而之后力主清政府代朝鲜以西洋国际秩序原则开国,还是李鸿章与英使巴夏礼就法国侵越对谈时,特别强调东西方对“属国”的认识不同,“风气各异,由来已久,难以强同”,清政府在西方军力胁迫下,逐渐接受运用西方观念来处理各国间事务。游走东西之间,有政治考量。实际非占即独。文中朝方意见关注少,遗憾。这之前,朝鲜使者接触中国事物,自北学崇拜到心态平复,有趣

评分

上卷:张启雄《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王元周《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张卫明《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鸦片战争以来,东亚各国接触西洋事务愈多,在东西观念上的冲突也愈显。无论何如璋在同日本商讨琉球问题时被日本以西洋国际法压制,因而之后力主清政府代朝鲜以西洋国际秩序原则开国,还是李鸿章与英使巴夏礼就法国侵越对谈时,特别强调东西方对“属国”的认识不同,“风气各异,由来已久,难以强同”,清政府在西方军力胁迫下,逐渐接受运用西方观念来处理各国间事务。游走东西之间,有政治考量。实际非占即独。文中朝方意见关注少,遗憾。这之前,朝鲜使者接触中国事物,自北学崇拜到心态平复,有趣

评分

上卷:张启雄《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王元周《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张卫明《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鸦片战争以来,东亚各国接触西洋事务愈多,在东西观念上的冲突也愈显。无论何如璋在同日本商讨琉球问题时被日本以西洋国际法压制,因而之后力主清政府代朝鲜以西洋国际秩序原则开国,还是李鸿章与英使巴夏礼就法国侵越对谈时,特别强调东西方对“属国”的认识不同,“风气各异,由来已久,难以强同”,清政府在西方军力胁迫下,逐渐接受运用西方观念来处理各国间事务。游走东西之间,有政治考量。实际非占即独。文中朝方意见关注少,遗憾。这之前,朝鲜使者接触中国事物,自北学崇拜到心态平复,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