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莱·科林斯,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作者在史实方面力求翔实,每一段文字都经得起世人推敲,同时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合著有报告文学典范作品《巴黎烧了么》。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以翔实丰富的史料,生动优美的文字,深厚的人文功底再现了印度独立的曲折过程。从印度独立前夕,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埋下印度分裂的伏笔写起,紧紧围绕着甘地的活动一直叙述到印度正式独立,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冲突激增,甘地遇刺身亡,印巴最终分裂的全过程,展现了印度历史上最动荡也最富有魅力的一幕幕场景。《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从1975年在美国出版后,不断再版,是了解现代印度的必读书。
自由与荣耀,毫无疑问属于摆脱殖民统治的印度,但同样也属于英国。独立诚然可以获得自由与荣耀,那么,放下呢?较之争取独立的印度人,果断放下英国人也许更难。也正因为如此,由放下而获得的自由与荣耀应当更有价值。 印度的领袖说“我们对英国人民的勇气和政治智慧,除了景仰...
评分自由与荣耀,毫无疑问属于摆脱殖民统治的印度,但同样也属于英国。独立诚然可以获得自由与荣耀,那么,放下呢?较之争取独立的印度人,果断放下英国人也许更难。也正因为如此,由放下而获得的自由与荣耀应当更有价值。 印度的领袖说“我们对英国人民的勇气和政治智慧,除了景仰...
评分自由与荣耀,毫无疑问属于摆脱殖民统治的印度,但同样也属于英国。独立诚然可以获得自由与荣耀,那么,放下呢?较之争取独立的印度人,果断放下英国人也许更难。也正因为如此,由放下而获得的自由与荣耀应当更有价值。 印度的领袖说“我们对英国人民的勇气和政治智慧,除了景仰...
评分看到了火车大屠杀的那一章,很恐怖,也很血腥,记得以前有部电影《火车开往巴基斯坦》,讲的就是这章内容。两个本来亲如兄弟的民族转眼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杀人手段之凶残,之彻底,令人目不忍睹,而这也证明了种族屠杀的残酷。 唉 !
评分与作者的其他两本书——《巴黎烧了吗》和《为你,耶路撒冷》——相比,这本书的头绪相对比较少,因而条理更清晰,内容更完整,可读性也更强。书中主要围绕蒙巴顿、甘地、尼赫鲁、真纳和帕特尔等几个决定印巴历史进程的主要人物,描述了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的过程,他们几个人在...
有文笔,而乏史才
评分高晓松说蒙巴顿是一个妄人,这本书把他夸上了天;英国很多时候被认为应该背上印巴分治一个锅,其实也不然。历史难有真相,只有不停的学习思考才能越来越靠近真相。
评分这本书汉化的相当不错。接了个'尽人事听天命”的烫手山芋注定蒙巴顿成为个悲情人物,象棋里有句俗话:兵穿心,马挂角,神仙碰到都救不活。只有甘地这种理想型人物才会想到对历史负责,国大党 穆斯林联盟他们只对自己负责,至于大英帝国她只想对尽快结束“盐铁论”负责。
评分作者没有把这本书写成严谨的学术著作或调研报告,而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纪实文学,让普罗大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这段交织着血与泪的“自由与荣耀”,笔墨着重于蒙巴顿与甘地,随着印巴分治的推进,人性的黑暗在以族群为名以谋财为实的暴徒们充分暴露,而甘地一个人却带来了影响一国的人性的光明!
评分春秋笔法?纪实小说?评分还这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