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莱·科林斯,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作者在史实方面力求翔实,每一段文字都经得起世人推敲,同时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合著有报告文学典范作品《巴黎烧了么》。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以翔实丰富的史料,生动优美的文字,深厚的人文功底再现了印度独立的曲折过程。从印度独立前夕,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埋下印度分裂的伏笔写起,紧紧围绕着甘地的活动一直叙述到印度正式独立,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冲突激增,甘地遇刺身亡,印巴最终分裂的全过程,展现了印度历史上最动荡也最富有魅力的一幕幕场景。《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从1975年在美国出版后,不断再版,是了解现代印度的必读书。
看到了火车大屠杀的那一章,很恐怖,也很血腥,记得以前有部电影《火车开往巴基斯坦》,讲的就是这章内容。两个本来亲如兄弟的民族转眼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杀人手段之凶残,之彻底,令人目不忍睹,而这也证明了种族屠杀的残酷。 唉 !
评分1、国人的大一统思想很重,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也希望印度快点分离出去的,其实这和英国的战后民主思想和先进稳定政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作为“一个生为人君的民族”,如何让印度分离的过程不那么痛苦,不那么没有脸面,这一点英国也做了很多工作。读了这一段,你就能理解为什...
评分全书故事生动,译文流畅,一口气读完。 但掩卷之时,重重疑问徘徊在脑际,挥之不去。 印度各方政治力量的领袖或代表人物们,多为负笈英伦的有学之士,成功的律师,不能说未领略过大不列颠的政治制度吧?那么,为何他们执意走向次大陆的分裂,而不能通过谈判来形成苏格兰--英...
评分这本书所写的就如文章的副标题一样,1947年什么什么,自由与荣耀这个主标题我觉得太作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知道印度这个国家是么样发展的,仿照西方的制度但是人员的素质却是稀里哗啦的差,导致这么多年来,还是个阿三,我觉得中国人对阿三这个词用的真的是很贴切,从开始...
评分这本书所写的就如文章的副标题一样,1947年什么什么,自由与荣耀这个主标题我觉得太作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知道印度这个国家是么样发展的,仿照西方的制度但是人员的素质却是稀里哗啦的差,导致这么多年来,还是个阿三,我觉得中国人对阿三这个词用的真的是很贴切,从开始...
春秋笔法?纪实小说?评分还这么高?
评分把蒙巴顿夸上了天。。。。。。
评分宗教狂热、人性里的贪婪,以及少数政客的自私导致印巴分裂后的惨剧,对于天朝的转型实在不抱信心。细节丰富,叙述流畅,翻译一流,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政策、主张及分分合合着笔过少。
评分第一次系统了解这段历史,对甘地从知道到钦佩,最后读到甘地去世那一段,眼泪都下来了。《巴黎烧了吗》的作者,非虚构写作的顶尖作品。
评分作者没有把这本书写成严谨的学术著作或调研报告,而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纪实文学,让普罗大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这段交织着血与泪的“自由与荣耀”,笔墨着重于蒙巴顿与甘地,随着印巴分治的推进,人性的黑暗在以族群为名以谋财为实的暴徒们充分暴露,而甘地一个人却带来了影响一国的人性的光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