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书
本名林宝玲,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市。1995年以一篇《把她写进小说里》获马来西亚“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此后连续多届获奖,是花踪文学奖设立以来获奖最多的作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亦屡获大奖,如冰心世界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时 报》文学奖,香港《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推荐奖等。
已出版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短篇小说集《天国之门》《山瘟》《出走的乐园》,微型小说集《微型黎紫书》《无巧不成书》《简写》,散文集《因时光无序》《暂停键》,个人文集《独角戏》,编著花踪文学奖回顾评论集《花海无涯》。《野菩萨》是她的最新短篇小说集。
《野菩萨》内容简介:黎紫书,马来西亚女性书写第一人,“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获奖最多的作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亦屡获大奖,包括冰心世界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香港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等。
《野菩萨》是黎紫书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十三篇小说囊括花踪文学奖、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完整呈现作者的创作历程和风格,堪称华语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题材风格多样,从家国情怀、历史叙事,到个人悲喜、情欲纠葛,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摇曳的笔触道尽人性荒凉,文字精致森冷、视角独到细腻,得到当代著名作家骆以军及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的一致推荐赞誉。
在走过许多地方,用你自己的故事记认了好些城乡以后,你终于抵达此城。
你只知道这城市的作者是个女人,这里是她纯粹想象的世界,并被她用无数故事标签过了——
久雨。阁楼。镜子。梦。父亲。旅馆。寻觅与遗失。
这些“物证”在不同的小说中相互参照彼此印证,如同线索串连起十三篇故事,偶尔也如一条只有后半身的狗,把它的半个身躯探入到小说以外的真实世界里。
在真实的阴影覆盖中,此城会随着光线变换投射的角度而转移或消散。
它不可被寻找,只能被抵达。
如果你喜欢悬疑,那你能从这本书里发现作者想表达的蛛丝马迹,有人说这本短篇小说合集读来像深谷里的鲜花,诱人又粘腻,是说看这些小说时的朦胧感。作者黎紫书是马来西亚华裔女作家,这本书里的小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既有个人悲喜又有国家情怀,当作者用中国的文字呈现出纠...
评分在短篇小说集《野菩萨》的后记中黎紫书写到“《野菩萨》是我目前为止最珍爱的短篇小说集”。这绝非为宣传而为的虚话,在我有幸与作者的一次简短交谈中,她特意问及我对她已经出版的两部简体中文版作品的喜爱程度,显然我的偏好与作者本人的钟爱截然相反,当然我完全理解黎紫书...
评分本名林宝玲,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市。1995年以一篇《把她写进小说里》获马来西亚“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此后连续多届获奖,是花踪文学奖设立以来获奖最多的作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亦屡获大奖,如冰心世界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时 报》...
评分从马来西亚到台湾,从台湾到内地,黎紫书的文字渐渐近了过来。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惊艳在先,这次看完《野菩萨》,原来短篇才是她文字里的节奏。情节是骨感的,伸长的视角和绵延的语言却罩出了偌大的空间感。所以故事比梦长,比现实薄,鼓起来的都算是私人才情。关键是...
评分在短篇小说集《野菩萨》的后记中黎紫书写到“《野菩萨》是我目前为止最珍爱的短篇小说集”。这绝非为宣传而为的虚话,在我有幸与作者的一次简短交谈中,她特意问及我对她已经出版的两部简体中文版作品的喜爱程度,显然我的偏好与作者本人的钟爱截然相反,当然我完全理解黎紫书...
森冷又深情,克制锤炼的笔触。
评分看得好心塞,故事诡异,语言也略古怪
评分有人擅长奇诡情节,有人擅长惊人语言驾驭,她是后者。
评分有几篇让我想到了安吉拉·卡特,不过略显精怪不足,更多的篇章还是以绵密华丽的笔锋取胜,充满异域风情,但又不似黄碧云之艰涩,要顺畅很多。黎紫书自己更爱她的这个短篇集,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她的长篇。
评分继《告别的年代》读过黎紫书的第二本书。马来西亚作家文风跳跃极大,偏香港,有几篇让我想到了安吉拉·卡特,不过略显精怪不足,更多的篇章还是以绵密华丽的笔锋取胜,充满异域风情,但又不似黄碧云之艰涩,要顺畅很多。满眼都是死亡,病,痛,尸,欲望,腐烂,每个字都像在蠕动的古怪霉菌,借用道格拉斯·亚当斯一句话:往里丢个闪电没准会启动新一轮进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