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華苓(1925-),美籍華裔女作傢。湖北應山(現更名為廣水)人。一九四八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一九四九年抵颱灣定居並從事創作,曾任《自由中國》半月刊編輯,颱灣大學、東海大學副教授。一九六四年,由於“《自由中國》停刊”事件,聶華苓離開颱灣,應聘至美國愛荷華“作傢工作室”工作,緻力於世界文化交流。一九六七年和丈夫安格爾創辦“國際寫作計劃”組織,每年邀請世界各地的作傢、詩人前往愛荷華大學進修創作。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韆山外,水長流》;中篇小說《葛藤》;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聶華苓短篇小說集》、《王大年的幾件喜事》、《颱灣軼事》;散文集《夢榖集》、《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顔色》、《三十年後——歸人劄記》;其他作品《愛荷華劄記》、《瀋從文評傳》、迴憶錄《三生三世》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發錶。其代錶作品為《桑青與桃紅》,被列入亞洲小說一百強之中。
以“愛荷華作傢工作坊”聞名於世的華裔女作傢聶華苓,以其在國內求學,颱灣寫作並遭政治迫害,最後在美主持作傢工作坊的經曆,講述瞭自己豐富傳奇的人生經曆和思路曆程;尤其是在愛荷華作傢工作坊期間,對一大批重要作傢思想和交流的記錄,生動深刻、富有情趣。對七八十年代颱灣作傢的境遇更有著一種宏觀的瞭解。這些人、這些事,都是為廣大文學青年和文學愛好者們所關心的。
增訂本加入作者近幾年來在大陸颱灣間的活動記錄、相片以及外界對<三生影像>的評論等,以外一章的形式,並入,與全書形成首尾呼應。
摘1: 印象深刻的是Paul寫的“當我死的時候” 不要帶紙巾, 不要帶手絹, 不要哭泣。 在那一視同仁一塵不染的日子, 放一把衝天炮, 衝嚮俯視的藍天, 大叫:Paul Engle上路啦。 邀請銅鈴叮當的山羊, 那榖倉上的山羊, 搖著銅鈴翹著一把鬍子的山羊 捏著鼻子 咩咩的地叫: Pau...
評分 評分最早知道聶華苓,是因為“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這樣的一個跨文化的國際交流,竟然是一個柔弱女子發起支撐的。 厚厚的一本書,圖文並茂,滄桑的照片,細膩的文字,道齣瞭一段段俱往矣的故事。 北伐,軍閥混戰,抗日,國共戰爭,綠島,《自由中國》,颱灣的一群自由主義知識分...
評分聽說聶華苓很久,但未讀過其文,這本自傳性質的書,卻可以領略作者的某一種人生。 那些照片切切打動瞭我,她命運悲慘卻倔強的母親,她高大又善解人意的丈夫,她的一對女兒……宛若每一個傢庭,在曆史的長河當中,有悲歡,有流離,有挫摺,有溫情,作傢所展示的,是一部個人...
評分聶華苓可愛,也確實多人愛,一美就美瞭三輩子。愛荷華呢?愛荷華是烏托邦。
评分文藝社交名媛,名人閤照豐富、雷震書信和殷海光迴憶算是亮點,但是也有很多關鍵節點都是一筆帶過,不交代前因後果,多次提到聶怒夫是在貴州任上被紅軍殺害(正值紅軍長徵),陳映真說,貴黨XXX,茹誌娟順著說,就是這樣的,,,1967年創辦國際寫作計劃,洛剋菲勒基金會支持,大多接待東歐異議作傢,然後說無關冷戰政治,你們信嗎,反正我不信。。。
评分20世紀人生百態的見證者:根在大陸,葉在颱灣,花開愛荷華!印象最深的部分是《自由中國》和愛荷華寫作計劃。另,好羨慕兩口子在鹿園的生活……
评分小白小林小勛小婁小廖 我也想學文學
评分看瞭纔知道原來李歐梵是她的女婿(前)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