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後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並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嚮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後隻身外齣謀職,遊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後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於颱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有民俗學傢之名。加之齣身貴胄,有機會齣入宮廷,親曆皇傢生活,習於品味傢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唐魯孫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麵具有代錶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瞭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本書為唐魯孫作品集的第十一冊。
發表於2025-02-02
唐魯孫談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唐魯孫身份大有說頭,正兒八經的八旗子弟。 自幼齣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掌故及宮廷秘聞瞭如指掌;年輕時隻身齣外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又熟諳各地民俗風情。 自己對吃獨有見解認識,絕對是吃貨中的行傢,不單單吃而且博聞強記,懂食材,和做法。晚點把這...
評分唐魯孫語言樸實卻恰如其分,偶爾用詞還相當絢爛,雖然我隻有意淫那些似錦的繁華的分,也很享受。其介紹的各色食物也惹人垂涎,看得我很有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感受。 隻是卻也相當遺憾,為什麼我錯過瞭這樣追求極緻的年代 為什麼我錯過瞭中國曾有的萬種繁華
評分作者唐魯孫身份大有說頭,正兒八經的八旗子弟。 自幼齣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掌故及宮廷秘聞瞭如指掌;年輕時隻身齣外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又熟諳各地民俗風情。 自己對吃獨有見解認識,絕對是吃貨中的行傢,不單單吃而且博聞強記,懂食材,和做法。晚點把這...
評分唐魯孫是珍妃的侄孫,傢學淵源其來自有——關鍵是,他吃瞭,還會欣賞;叫好瞭,還能記住。隔瞭幾十來年,退休後迴憶起哪一年在國內(他1946年去的颱灣——得虧去瞭)哪個城市哪條街的哪傢店吃瞭哪位廚師做的哪道拿手菜,還是門兒清!縱然可以歸結於他“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
評分唐魯孫是珍妃的侄孫,傢學淵源其來自有——關鍵是,他吃瞭,還會欣賞;叫好瞭,還能記住。隔瞭幾十來年,退休後迴憶起哪一年在國內(他1946年去的颱灣——得虧去瞭)哪個城市哪條街的哪傢店吃瞭哪位廚師做的哪道拿手菜,還是門兒清!縱然可以歸結於他“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
圖書標籤: 唐魯孫 美食 飲食 隨筆 吃 美食文化 中國文學 生活
好多生僻字。自成一派的飲食意趣,還蠻喜歡,惦記上瞭天梯鴨掌、燴三袋、燒黃香管還有巢湖銀魚
評分好多生僻字。自成一派的飲食意趣,還蠻喜歡,惦記上瞭天梯鴨掌、燴三袋、燒黃香管還有巢湖銀魚
評分汪曾祺、梁實鞦的食話,其實都是“藉吃寫人”,像小說,寫的是與親友分甘同味的美好迴憶。身為八旗貴胄的唐魯孫,則更注重美食本身,兼寫掌故。兩種路數同樣好看,讀來滋味綿長。
評分見不到瞭吃不到瞭的舊時風物
評分唐魯孫世澤名門之後,不似汪曾祺鄉野筆恣(除吃,還能跑警報),重在掌故講究(老北平那一套,他是旗人)。 唐魯孫寫得的確是吃,但玩的是應酬交遊,講究閤矩,博聞強記這一路。汪曾祺寫的是饞,走的是青菜茨菇,酒菜羈旅,飽肚解饞這一著
唐魯孫談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