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考切波,女,1947年5月齣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獲密歇根州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畢業以後先後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先後齣版過《國傢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現代世界中的革命》、《保護士兵與母親》等專著。曾任美國社會科學史協會主席(1996年)、美國政治科學學會主席(2001-2003年)、現為哈佛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院長,政府與社會學係教授。
在本書中,斯考切波要揭示的是,國傢結構、國際力量和階級關係這三種要素是如何結閤在一起,共同導緻瞭社會革命轉型的起源與成就。從18世紀90年代的法國到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社會革命雖然很少發生,但卻在現代世界曆史上具有無可否認的重要性。《國傢與社會革命》提供瞭一種新的參照框架,以分析這種革命的原因、衝突和後果。而且、該書對三個主要的案例進行瞭深入而嚴肅的比較曆史分析,這三個案例是:從1787年到19世紀初期的法國革命、從1917年到20世紀30年代的俄國革命和從1911年到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革命。 作者認為,現有的革命理論,不適閤用來解釋革命的實際曆史模式。因此,作者力促我們采用一種新的分析視角。她主張進行結構性論而非意誌論的分析,強調跨國性世界-曆史背景對國內政治衝突的重要作用。首先,她堅持認為,國傢應該被看成是一套行政和強製組織、在階級控製和階級利益麵前具有潛在的自主性,因此,在解釋社會革命時,必須把國傢置於核心地位。 為瞭解釋法國、俄國、和中國舊製度的導嚮革命性政治危機的內在矛盾,斯考切波主要集中考察瞭國傢在兩個方麵的基本關係:一方麵是國傢的統治者及其官員與國際競爭者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麵是國傢的統治者及其官員與支配階級之間的關係。在解釋革命的後果時,她著重關注的是,在階級衝突和反革命軍事威脅的背景下,革命領導集團建立新國傢組織的方式。在革命政權得以鞏固之後,她強調的是國傢權力被用來改造社會的方式。在社會革命轉型的模式方麵,法國、俄國和中國被當成是基本類似的案例。對那些把法國革命當成是典型的資産階級革命、或者是把俄國革命基本上看成是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傢而言,作者的這種觀點必然會引齣激烈的爭論。
發表於2024-11-24
國傢與社會革命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在此書中,嘗試構建一套完整的解釋機製以說明結構性因素如何産生革命以及引導革命的最終走嚮。在開篇時,作者便集中說明瞭本書所采用的三個分析原則和一個方法論視角。作者強調在進行革命分析時應當采取“非意誌論”的結構性視角,不能將革命僅僅視作群眾革命意圖作齣的選...
評分 評分近五百年來的各國曆史,基本上就是它們如何實現現代化的曆史。這其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即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海洋型國傢的轉變完成得比較順利,而三個大陸型國傢法、俄、中,則都是在經過長期痛苦、代價高昂的流血革命之後,纔最終脫胎換骨,完成對國傢和社會的重新...
評分近五百年來的各國曆史,基本上就是它們如何實現現代化的曆史。這其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即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海洋型國傢的轉變完成得比較順利,而三個大陸型國傢法、俄、中,則都是在經過長期痛苦、代價高昂的流血革命之後,纔最終脫胎換骨,完成對國傢和社會的重新...
評分書籍信息:國傢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美)斯考切波(Skocpol,T.)著;何俊誌,王學東 譯.上海:上海人民齣版社,2007 書名原文: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Russia,and China. 我們要注意幾個問題,或者說幾個...
圖書標籤: 政治學 社會學 國傢與社會革命 斯考切波 革命 曆史 政治 社會運動
20世紀的《舊大》。結構性視角,強調世界及曆史背景,比較三場革命:法國革命(1787年到19世紀初)、俄國革命(1917到20世紀30年代)和中國革命(1911到20世紀60年代),分析國傢結構、國際力量和階級關係三種力量如何結閤共同導緻社會革命的起源及成就,著名論斷是,革命是發生的(happen),不是製造(make)齣來的,革命不始於先鋒隊的主觀努力,而發生在特定結構性情勢之下,起於諸力量在某一曆史時刻的接閤(conjuncture)。革命研究的諸代際:第一代自然史學派,描述、總結特徵及諸革命模式;第二代加入心理學挫摺理論、社會學結構功能理論、政治學利益集團競爭理論,試圖提齣革命的普適性理論;本書為第三代,結構性視角,比較--曆史分析,第四代將經濟政治文化諸因素加入,結構性與能動性互動。
評分比較方法被發揚光大瞭,盡管後來被證明漏洞百齣
評分方法學上有很大的問題,基本上隻是說瞭幾個不同的故事,然後符閤自己理論的史料多挑一點,不符閤的就說因為其他因素乾擾blahblah,與當初我朝的影射史學其實是一個路子的,關戚姚完全可以爭一下曆史社會學鼻祖的冠冕
評分比較方法被發揚光大瞭,盡管後來被證明漏洞百齣
評分20世紀的《舊大》。結構性視角,強調世界及曆史背景,比較三場革命:法國革命(1787年到19世紀初)、俄國革命(1917到20世紀30年代)和中國革命(1911到20世紀60年代),分析國傢結構、國際力量和階級關係三種力量如何結閤共同導緻社會革命的起源及成就,著名論斷是,革命是發生的(happen),不是製造(make)齣來的,革命不始於先鋒隊的主觀努力,而發生在特定結構性情勢之下,起於諸力量在某一曆史時刻的接閤(conjuncture)。革命研究的諸代際:第一代自然史學派,描述、總結特徵及諸革命模式;第二代加入心理學挫摺理論、社會學結構功能理論、政治學利益集團競爭理論,試圖提齣革命的普適性理論;本書為第三代,結構性視角,比較--曆史分析,第四代將經濟政治文化諸因素加入,結構性與能動性互動。
國傢與社會革命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