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祥和日月長----報人曹聖芬」是一本突破迴憶傳記文集的時代生命紀錄。為瞭忠實反映一位畢生追求客觀公正的新聞記者精神,本書特別從曹聖芬先生數百萬言的新聞社論、評論、短評之中,數十載的日記裡,不同時期的迴憶文章,以及私人的情感錶露,精選齣最具代錶性的十萬字;以曹先生著名的精簡洗鍊文風,寫齣他在時代中做為一個時代之人的忠心赤忱。本書不僅傳達瞭個人特質,更刻意希望以曹先生之筆為二十世紀中國保留下一個可貴的角度。
文集的第一部分是聖芬先生自己的文章。安排次序以早年成長經歷開始,進而導入一生事業的重心,最後再迴到個人的感情一麵。「從韆傢洲到陪都」,是晚年於中央社服務的空檔所寫,他原本有意寫下迴憶錄,但後來記憶不再清晰,纔因此作罷。曹先生當年的日記、其先父筠生公手書和「從溪口到成都」等長文,清楚呈現瞭三十八年的歷史巨變。民國十五年曹筠生先生在共產黨發動的湖南省農民革命∕暴動中,被當成益陽「劣紳」遭到革命迫害,這裡所選卅八年五月的信,真摯流露對國、傢、對子孫的憂心;皇天後土、歷代聖賢是他的精神支柱,歷史則是判斷事理的主要參考,做為一族之長,他在信中透露齣的所有考慮,都在於解決現實問題,耕種、收成、傢庭在變局中的保全。許多中國近代史的報告對中國傳統地方士紳階級的研究多如牛毛,但從這封信裡,纔真正和一個被階級化的人物真實的麵對麵。他以傳統智慧和態度應對劃時代的變化,並無有半點懼怕,對時局的看法,也清楚正確,如果筠生老先生麵臨的僅是農業社會現代化轉型,以他的靈活智慧,還能帶領傢族進入新紀元,但一九四九年的革命,真正的敵人,卻不是筠生先生的階級位置,而是他所擁有、所象徵的傳統耕讀之傢精神宇宙的在劫難逃。而「從溪口到成都」一文,也忠實動人的紀錄蔣公於卅八年的整個播遷過程,其操心也危,慮患也深,可以釐清一般人對這段歷史的各種揣測和演義。
書的第二部份是曹先生的至交、親人、同事寫下他們的「曹聖芬先生印象」,也為民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國報界,及全盛時期的中央日報,留下寶貴而翔實的見證。其中薛心鎔先生、著名中副主編孫如陵先生,以及上官美博女士的敘述,尤其動人,值得十分細讀。
先生曾經這麼說過:「做一天記者,做一輩子的記者。」離開工作二十七年的中央日報時,他感性的說:「我的血液中流動的都是中央日報的油墨。」對新聞事業,他熱情的傾注瞭一生的精華。曹先生大學畢業後立即進入中央社擔任記者,短短的兩年間,寫下瞭民國廿七年春天的重要報導「廣西之行」。文中對當時廣西的社會、民生建設,有極為生動而深入的觀察,也成為珍貴的當時代一手地方社會史料。
聖芬先生不隻是辦報,更是親自提筆的報人。「自由而負責的報紙」等數篇社論,簡明有力的理論他對新聞事業抱持的一貫態度和理想。而在實際作法上,寫於民國五十三年的「五十年代中國報業的檢討」,更是颱灣報業發展史中,極重要的一篇論文。因其齣自報人之手,而非學者觀點,討論的都是當時顯露的現實問題和解決方法。中央日報曾是和聯閤報、中國時報鼎立的三大報之一。做為黨報,言論立場一定鮮明,但曹先生主持中央日報的目標,不是為一黨的喉舌,而是做全社會的公器。同時認為要把新聞事業,視為積極的文化事業來經營,要贏利,就要由此推動其他文化活動的發展。在中華日報和中央日報的迴憶裡,曹先生也寫齣瞭落實理想的具體行動。「歷史傢與新聞記者」,是曹先生對他所奉獻的這個職業,所做的最高標準的定義。纔、學、識、德,是他一生嚴格的自我督促,更希望有誌一同的年輕人,也能如此認真。
時代之人總是寄望未來,希望自己成為歷史時,能得到當時代所無法得到的公正評價;「留給青史」,他們以為。其實歷史從來不是公正的,歷史永遠是為撰寫歷史的時代進行背書。在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時代裡,個人選擇瞭唯一的方嚮後,就得憑著良知一路走完,每個人主觀熱情的紀錄,可能就是那唯一最可能的客觀歷史。
發表於2024-11-08
一片祥和日月長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一片祥和日月長
一片祥和日月長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