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写作: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销售500万册;2001年《零下一度》;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2003年《通稿2003》;2004年《长安乱》;2005年《就这么漂来漂去》;2006年《一座城池》;2007年《光荣日》;2008年《杂的文》;2009年《他的国》《可爱的洪水猛兽》;2010《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其间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畅销书榜,韩寒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出版;2011年11月《青春》。
音乐:2006年出版唱片《十八禁》。
出版:2010年主编杂志《独唱团》,一时洛阳纸贵,销售200万册。2012年腾讯电子杂志《ONE一个》,APP文艺应用《ONE一个》上线当日,位居榜首。
博客:2005年开通新浪博客。截至2011年11月访问量突破5亿。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在中文互联网被广泛转发,并迅速被翻译成英文。因其强大的影响力,被称为“世界第一博客”。
微博:2012年4月1日,写下第一篇长微博《写给张国荣》,截止2012年11月,粉丝突破900万。每条微博都有惊人的转发量。
赛车:2003开始成为职业赛车手,效力过北京极速、云南红河、上海大众333、FCACA、斯巴鲁拉力等车队。其间,2004年获得亚洲宝马资格赛冠军及5万美元奖学金。2007年全国场地锦标赛1600CC组年度车手总冠军。2009年中国拉力锦标赛N组年度总冠军。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迄今惟一的场地、拉力“双冠王”。2009年底与董荷斌代表中国参加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的ROC国家杯,与车王舒马赫等世界名将同场竞技,中国队成功闯入四强。2012年卫冕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年度车手总冠军,CTCC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年度车手总冠军,成为中国赛车第一人。
广告代言:2009年,代言“凡客诚品”,“凡客体”成为经典营销案例。2011年,代言“雀巢咖啡”。
国际影响: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2012年,“韩寒文集英文版”美国出版。
发表于2025-02-25
通稿二零零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在我看来算是韩寒最好的一本了 它把现在中国教育的弊端揭露无遗 极度锋利的语言和黑色的幽默让人在恼怒中国现状的同时还可以会心一笑 通稿2003 还不如说是 通搞2003 统统搞定!!
评分首先说一下我心目中的好书定义:不矫情,不废话。 当然这个定义可以上下浮动,有些作者,矫情不能影响他的诗情画意,比如三毛;有些作者,不仅不废话,还能让人翻过来覆过去嚼着还有滋有味,比如钱钟书。韩寒在我心目中介于这两者的风格和水准之间。 我一直觉得学校...
评分感觉一直以来诸如“偏激,片面”这样的词总是很多,韩寒其实没有这样,想到鲁迅,但韩寒的书话比鲁迅的有趣多。 今天想想我自己,一直在家长和老师面前扮演好好孩子,初中从县里考到省城的高中,再来上重点。再想想韩寒,然后我就会对他说,韩寒,我恨你——的确,我在嫉妒,这...
评分很多人都说他在这书里的观点太激昂,考虑不够全面 什么中国太大问题自然多,难以解决云云。。。 难以解决难道就不让说了? 贪污腐败也是历来就有,难以解决,你也不说? 中国人太喜欢“全面的看问题”,到最后只有没有结论的结论,两个字——“虚伪”,四个字——“浪费时间” ...
图书标签: 韩寒 杂文 随笔 社会 中国 通稿二零零三 还是略显锋芒 青春
《韩寒:通稿二零零三》是21岁时的韩寒写的一本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杂文集。他用17个问题集中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各种现象,从学生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观点鲜明尖锐,文笔幽默老辣。首本修订版《韩寒:通稿二零零三》中,为原书中17个问题大幅度新增1万字内容,直观韩寒10年来对这些关心话题的思考轨迹。
很多部分有同感。但是韩寒对于心理学的不屑一顾,绝不苟同。
评分比不思考更恐怖的是顺从。
评分韩寒21岁出版的杂文集(韩寒生于1982年),主要记录了韩寒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如语文的问题、数学的问题、老师的问题等等),观点明晰且有所针对,铁了心就是要和看不惯的教育现状较较劲。语言辛辣,讽刺、挖苦毫不留情,就是稍微有些偏激。不过一个21岁的年轻人看待问题能有如此的主见和犀利的表达(很多想法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思维方式很有特点),确实不一般。这一版还在03年最初版本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韩寒近些年的文章,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韩寒在思想、语言表达方面所取得的成长和进步(思想依然一针见血,但表达方面更成熟老练了些)。能够看到这样的改变,是可喜可贺的。【5.9万】【首图】
评分看到开篇那句“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就把书扔了。知道是他年轻时候慷慨激愤的作品,但不能让他这么继续侮辱我以前喜欢的语文老师——他们的语文课教会我的东西是必须存在的珍贵。
评分2003年,韩寒20岁,和我现在一个年纪。文章骂的很爽,看的也很爽,只是不知道30岁的韩寒再看到这本书时作何感想。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抨击制度漏洞的文章也永远不会过时,只是一个作家应该多花工夫在如何改进这个制度。
通稿二零零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