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法蘭斯瓦余蓮(Francois Jullien)
1951年出生。法國哲學家,漢學家。曾任法國中國研究協會主席(1988-1990)、巴黎國際哲學學院院長(1995-1998)。現任巴黎第七大學教授、馬歇爾.葛蘭學院院長。
研究領域:一般哲學與中國思想(上古思想、新儒家、中國古典文學及美學理論)、比較方法與跨文化研究。
譯者簡介
卓立(Esther Lin-Rosolato)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法國現代文學碩士,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法國波爾多蒙田第三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譯作有《古今碑錄》(法中雙語版)、《犧牲,精神分析的標誌》、《魔術時刻》(法文) 等等。
发表于2025-02-04
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内蕴丰富。 《诗品》云:“汤惠休曰:‘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诗如错彩缕金。颜终病之。” 宗白华先生说,“芙蓉出水”和“错彩缕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自然可爱的“初发芙蓉”隐隐然居于上。 《诗品》出于南朝...
评分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内蕴丰富。 《诗品》云:“汤惠休曰:‘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诗如错彩缕金。颜终病之。” 宗白华先生说,“芙蓉出水”和“错彩缕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自然可爱的“初发芙蓉”隐隐然居于上。 《诗品》出于南朝...
评分将一种生活方式冠上某类学派的名目,总是不自然的。所以,如果被人斩钉截铁的界定为平淡或是浓烈,本身就会受到这种鲁莽的侵犯。“淡”是不可讨论的,因为分析和论述就会突出它的个体性,这种强调本身就不是“淡”的精神。如果想抛弃论证所带来的扭曲和混沌,只有...
评分或许是自己的感知模式太反映当代这种东西驳杂而肤浅的状况了,读完发现我几乎只能从主观性纬度去接收朱利安对中国古典之“淡”的颂扬与阐发,这种自我接收因而主要围绕对感官欲望处境的理解和反思展开。可是中国的古典之“淡”远不止在这个极为局限和浅显的层面被展开:它最主...
评分或许是自己的感知模式太反映当代这种东西驳杂而肤浅的状况了,读完发现我几乎只能从主观性纬度去接收朱利安对中国古典之“淡”的颂扬与阐发,这种自我接收因而主要围绕对感官欲望处境的理解和反思展开。可是中国的古典之“淡”远不止在这个极为局限和浅显的层面被展开:它最主...
图书标签: 美学 François_Jullien 海外中国研究 法国汉学 哲学 于连 汉学 思想史
介于哲学和文学之间的写作。作者以水作为淡的隐喻,以中和淡相互诠释,形成复调。十三章引苏轼最精彩。以枯与淡进行对照,认为枯是区别于淡的另外一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似乎有问题,中国书画都讲究枯淡、枯润得宜,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
评分补标
评分虽是论文第一核心参考书,但是于连关于“淡”之诠释的可取之处多半从作者其他论著中来,至于这部,短小而轻浮任性。
评分新近去世的曾仕强其中一讲中提及的“三季人”,非常有参考价值。如今网上很多所谓的学术讨论群活跃的都是这种人,每天以辩赢为终极目标。都是这样的人在做学问,不误人子弟,不学术风气败坏才怪!认为哲学就是辩论的大有人在。认为哲学无用的人在读哲学系,金钱至上的人在当讲师。让这些人获得知识与地位(甚至权力)其实是一种可怕的错误,这种错误会对无数人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评分介于哲学和文学之间的写作。作者以水作为淡的隐喻,以中和淡相互诠释,形成复调。十三章引苏轼最精彩。以枯与淡进行对照,认为枯是区别于淡的另外一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似乎有问题,中国书画都讲究枯淡、枯润得宜,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
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