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2-01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译者在最后的论述里,提到了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翻了一下之前做的一些笔记,大致包括: 一般性格类型分为两类——外倾型、内倾型。 根据心理活动机能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而小说中的纳尔齐斯,可以归类为内倾型+思维,而歌尔德蒙应该是外倾型+情感。 正如荣格所...
评分浮士德高喊道:“两个灵魂藏在我的心中。”这俩个灵魂就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求——知识与爱情。黑塞在《知识与爱情》中,通过叙述孜孜不倦求知的那齐士和一生追求感官享受的戈特孟的故事,描述了潜藏在人类心中的两个灵魂—— 知识与爱互相抗争与吸引的过程。 那齐士是...
评分《Narziß und Goldmund》, 香港译为《知识与爱情》,而我却偏爱大陆译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因为很难找到一个词去笼统的概括“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这两个人代表的品质和特点,即使我自己的标题,理性和感性,也比较狭隘。 其实有很多词可以形容这两个人,比如说...
评分给伟大的心灵骑师--Hermann Hesse 你说过,我们注定改变不了现实,好像尘封已久的旧屋里扫不尽的肮脏。 用尽量美好的梦想去描绘也许会发生的未来,即便最终还是被蒙了黑纱。 有些人选择等待,在黑暗里幻想阳光刺痛双眼的喜悦。 大多数人等来的是被自己抛弃了一夜的棉...
评分小说一开始就是描述修道院那棵大树,足足用了一大段。看前面部分的时候,我很难把这本书的黑塞和老年时期的黑塞等同起来。但是在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的呼吸终于开始越来越陡峭,我意识到这本书肯定有一个不那么容易放下的结尾,肯定会荡气回肠,让人震动不已。 这本小说是...
图书标签: 赫尔曼·黑塞 黑塞 小说 德国 德国文学 外国文学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文学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所谓清醒,是指一个人能凭借智力和悟性,认识并支配自身,认识并支配他内心深处非理性的力量、冲动和弱点。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通过分裂和矛盾才变得丰富多彩。没有陶醉纵乐,理性和明智和已存在;没有死神在背后窥视,感官的欢娱又有什么价值;没有两性之间永远还不清的孽债,又哪儿能产生爱?
评分永恒的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啊。黑塞太美,太涤荡人心。
评分我更关心自身需要和欲望与自身条件和环境不匹配的人,而不是将自身才能发挥至极致的人,所以尽管歌尔德蒙无疑也是典型的寻找自我的形象,但我更喜欢荒原狼。
评分被内容简介透了个爽,不好。日译本名字是“知与爱”(或者加上别的什么形容)。
评分不愧是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纳尔齐斯骑的是公路车,歌尔德蒙骑的是山地车,鉴定完毕。。。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