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說,兩輯《良友》的頭題文章都和死亡有關,如此《良友》,難道編者對死亡話題有著 格外的關注。想想也是,《良友》一輯的開篇是《一個抑鬱癥患者的遺書》,是一位朋友自殺前留下的遺書。《良友》二輯的首篇《最後的昌耀》,是記錄詩人昌耀 晚年走嚮自殺的過程。兩篇文章都是以兩萬多字的篇幅將一個人自己結束自己生命的艱難呈現給讀者。何以如此呢?其實與《良友》的編輯宗旨相關——對人的生存 的關注,對堅強而脆弱的生命的關懷。並不是特意展現悲壯的死亡,而是因這悲哀的死亡令我們感受到瞭人生的艱難和精神的重負。現在《良友》第三輯《何時能報 答》也麵世瞭,開篇仍是一個關於死亡的話題。與《良友》前兩輯開篇的死亡話題相比,本輯的頭題《殘酷的往事和青春》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敘述。作者是移居海外 的瀋睿,她寫的是二十多年前曾震驚瞭中國的一件突發案件的當事人和她的青春記憶。因為特殊的視角,獨特的體驗,在多年之後的迴顧中,往事與青春的殘酷也就 不再僅僅屬於個人。
關於這篇“殘酷青春往事”的寫作,瀋睿這樣描述它的本質:二十多年前,姚錦雲的事件震驚瞭中國,在聽到她是我的朋友後,詩人楊煉對我和我那時的男朋友說, “操,這真夠你們寫的瞭。” 我靜靜地坐在一邊,沒有說話,而心中卻在尖叫,寫?這不是寫作!不是寫作!對瀋睿來說,她的朋友姚錦雲的殘酷往事與自己的青春有著割不斷的牽連,今天的迴 憶,是為瞭姚錦雲,更是為瞭她自己:“記憶在記憶的隧道裏閃現著陰暗的光芒。一個人可以迴憶童年,少年和過去,但是無法找迴的是一個如今已中年的人在20 歲時對生活的感覺。如今我白發散落在發間,過去的男朋友成瞭丈夫又成瞭前夫。那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老的、綠蔭掩映的北京成瞭一個現代得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城 市。一切都變瞭。”是的,一切都變瞭,但也有不變的,這就是對往事的刻骨銘心的追懷。當年的女司機姚錦雲,駕車瘋狂衝嚮天安門衝嚮瞭驚慌失措的遊人……
對此,我仍記得當時從新聞中聽到這一惡性案件的震驚和憤怒,時隔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再讀瀋睿的記憶,我對這一事件有瞭透徹的瞭解,憤怒依然,但已不僅僅是指嚮姚錦雲。她毀滅瞭彆人的生命,她也毀滅瞭她自己的生命,她走嚮毀滅的道路卻讓人欲說無語。
在對“彆人”的往事記憶中,更有著對自己殘酷青春的剖析,瀋睿關於青春記憶的痛苦是雙重的,“彆人”的遭遇與自己愛情的幻滅。瀋睿說,當時,她的男朋友寫 瞭那首讓他齣名的詩歌《希望號漸漸靠岸》,但同時,他對愛情又顯然不是專一的,“我並不知道背叛的號角,當他擁抱我的時候,就在我的耳邊吹響著,達達達地 嘹亮地吹響著。我以為愛情是青春的純潔的水仙,我把忠誠看成愛情理所當然的護城河。”
瀋睿的記憶是憂傷的。
本輯《良友》所關注的一位普通人物是剛過而立之年就不幸病逝的孫世祥。用孫世祥朋友的話說,孫世祥走過的路超乎常人想象的艱辛。他齣生的發拉村,海拔近 3000米,是典型的高寒貧睏村,祖祖輩輩靠種植洋芋、蕎麥為生,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從雲南偏僻山村走齣來的孫世祥,在他去世後,因他的一部長篇小說 《神史》引起瞭知識界的關注,把他喻為真正來自底層的代錶,發齣民間真實的聲音,尤其是在錢理群和餘世存等人對其人其文給予瞭高度評價後,孫世祥如一陣風 颳過瞭知識界。現在,收入在該輯《良友》中的就是一個真實的孫世祥和他的所言所思所為。本輯的書名《何時能報答》就是孫世祥一篇文章的題目,這也是他寫給 父親的無助的告白:父親把一生獻給自己的兒女們,如今仍是滿身債務,仍穿他那多年就爛瞭洞的褲子,仍在遙遠的小山村用他的鋤頭、用他的雙手,侍候著幾代人 耕種瞭近一百年的土地,過著貧窮的生活。而做兒子的竟不能濟助萬一,更莫說報答他、奉養他……當然,本輯所展現的孫世祥也並非全麵的孫世祥,他也有著他自 身的局限性和迫於生計的考慮而不得不承受靈與肉的衝突。但來自大山裏的孫世祥,還是以他原生態的民間聲音唱齣瞭那片貧瘠土地的悲哀和希望。
對人的生存和相對於時代的影響的關注是《良友》的宗旨,也更緻力於揭示相對於沉默的大多數中的個彆的“另類”的人生,譬如:《對束星北的進一步追蹤》(劉 海軍),一部《束星北檔案》引發瞭讀書界的思考,也引發瞭對束星北個人的爭鳴,尤其是一些束星北同時代人比如他的學生和同事等等,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束星 北是否是一個“病人”,從時代環境所加於束星北的羈絆和束星北迥異於常人的個性來說,束星北的確是一個“病人”,但正如他的同學王淦昌所說,束星北說齣瞭 他們想說而不敢說,做齣瞭他們所無法做到的事。正因如此,在《束星北檔案》的作者看來,束星北的故事沒有完結,也不會完結。他可能會從我們的視綫裏淡齣, 卻不會消失,我們早早晚晚還要與他遭遇。他是一座山,將丈量著一個時代的高度與胸襟,他永遠地橫亙在那裏瞭,我們繞不過去。總有一天,我們要麵對,會麵 對。相比於束星北當年的寂寞無名,老捨自然是傢喻戶曉,雖然老捨已成瞭“常識”,但關於老捨的話題仍有許多值得探究,這也是《老捨的晚年歲月》一文的意義 所在。該文一步步揭示瞭晚年老捨走嚮死亡的曆程,尤其是老捨自殺的原因,作者以林斤瀾等人的迴憶,見證瞭老捨之死的傢庭原因。
《良友》的視野力求寬闊,這也是《在辯護中暈眩》和《黃河故道上的村莊》這樣內容和風格迥然不同的文章能同時排列在一起的緣由。
發表於2025-01-27
何時能報答 良友第3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姚錦雲,孫世祥,束星北和老捨,讀完後也許不會再忘的名字和往事。 《三叔的愛與死》一文讀時未覺如何,迴頭想來感觸良多。也許過幾年,幾十年,就是我為親人們作傳的時候。那時我能否記得清楚?能否忍痛寫齣來? 不知道為什麼欄目被取消而代之以數字。
評分姚錦雲,孫世祥,束星北和老捨,讀完後也許不會再忘的名字和往事。 《三叔的愛與死》一文讀時未覺如何,迴頭想來感觸良多。也許過幾年,幾十年,就是我為親人們作傳的時候。那時我能否記得清楚?能否忍痛寫齣來? 不知道為什麼欄目被取消而代之以數字。
評分姚錦雲,孫世祥,束星北和老捨,讀完後也許不會再忘的名字和往事。 《三叔的愛與死》一文讀時未覺如何,迴頭想來感觸良多。也許過幾年,幾十年,就是我為親人們作傳的時候。那時我能否記得清楚?能否忍痛寫齣來? 不知道為什麼欄目被取消而代之以數字。
評分姚錦雲,孫世祥,束星北和老捨,讀完後也許不會再忘的名字和往事。 《三叔的愛與死》一文讀時未覺如何,迴頭想來感觸良多。也許過幾年,幾十年,就是我為親人們作傳的時候。那時我能否記得清楚?能否忍痛寫齣來? 不知道為什麼欄目被取消而代之以數字。
評分姚錦雲,孫世祥,束星北和老捨,讀完後也許不會再忘的名字和往事。 《三叔的愛與死》一文讀時未覺如何,迴頭想來感觸良多。也許過幾年,幾十年,就是我為親人們作傳的時候。那時我能否記得清楚?能否忍痛寫齣來? 不知道為什麼欄目被取消而代之以數字。
圖書標籤: 往事 良友 記憶 中國 良友第三輯 狂想讀 雜誌 何時能報道
何時能報答?!
評分何時能報答?!
評分從封麵,紙張到內容,都無可挑剔。
評分從封麵,紙張到內容,都無可挑剔。
評分從封麵,紙張到內容,都無可挑剔。
何時能報答 良友第3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