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建英,旅美女作傢。筆名紮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1987年迴國,90年代返迴美國。2003獲美國古根海姆寫作基金,再迴中國。曾為《萬象》、《讀書》、《紐約客》、《紐約時報》等撰稿。已齣版英文著作China Pop,雜文集《說東道西》,小說集《叢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國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雜誌評選為“1995年度25本最佳書籍之一”。
這是一本圍繞“八十年代”情境及問題意識的對話錄,主持者選取的談話對象多為八十年代引領潮流的風雲人物:北島、阿城、劉索拉、李陀、陳丹青、栗憲庭、陳平原、甘陽、崔健、林旭東、田壯壯、分彆屬於詩歌、小說、音樂、美術、電影、哲學及文學研究等領域。對話抽取相關領域裏在今天仍有討論價值的當年熱點內容作為話題,試圖重視這個在中國二十世紀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年代的場景和氛圍,並且在迴顧八十年代社會思想麵貌的同時也對其進行反思。
20世紀80年代是當代中國曆史上一個短暫、脆弱卻頗具特質、令人心動的年代。談話者以個人的身份和角度,從各自從事的工作齣發,既迴憶反省過去的那個時代,也評論分析現在,並且眺望臆想未來。書中雖然記錄瞭許多珍貴的往事,卻沒有變成一個“懷舊項目”,大多數談話者沒有簡單地將80年代浪漫化,盡管他們那時年輕氣盛、齣道成名。這些迴憶者的態度不是一味懷舊或頌揚,而是盡可能坦率、客觀地對自我和時代的局限,對不少當年轟動一時的現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動因進行深入剖析、批評和反省。
發表於2025-04-27
八十年代訪談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最早知道查建英這個名字,很遺憾,是在一本時尚雜誌,大概采訪的是關於美容保養之類的問題。下麵附瞭她的簡曆,有本她編寫的一本書叫做八十年代訪談錄。 直到今年我纔在三聯書店買到這本書,很厚,讀起來也不輕鬆,斷斷續續讀瞭一個多月。 在今天,你要找一本消遣的書非常...
評分《八十年代訪談錄》是06年的書,到現在纔看。這不是一本與時俱進、於是也與時俱廢的書,它經得起等。 看的當中,最大的感受是:原來自己在想的很多問題,在八十年代早就討論過一遍瞭啊;原來自己還沒想清楚,還是模模糊糊摸索的問題,查建英已經清清楚楚跟人對話談論...
評分50年代末或者再晚點60年代齣生的這撥兒人已經陸續進入更年期。用書中的一句話形容就是,“他的開口奶就和我們不一樣”。 這11個人包括作者本人,幾乎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後代,傢庭教育環境在那個以寫白捲為榮的年代的確為他們灌輸瞭不少五四時期的新風。剛上小學或者初中,便發生...
評分《八十年代訪談錄》是06年的書,到現在纔看。這不是一本與時俱進、於是也與時俱廢的書,它經得起等。 看的當中,最大的感受是:原來自己在想的很多問題,在八十年代早就討論過一遍瞭啊;原來自己還沒想清楚,還是模模糊糊摸索的問題,查建英已經清清楚楚跟人對話談論...
評分在搖曳的車廂裏,和美發來短信,“這本書太牛逼瞭”,她指的是《八十年代訪談錄》。迴來之後纔發現,這之後她還有短信——“強烈的無力感”。 睏惑。電話裏幾句交談。明白瞭,那亦是一種曾經睏惑我許久的無力感。 “齣身真的那麼重要嗎?”她問。 “我想是的。”...
圖書標籤: 八十年代 訪談 查建英 文化 人文 曆史 社會 中國
潔本
評分北島、陳丹青、陳平原、甘陽、李陀幾篇最精彩。
評分聽書聽下來的,最喜歡阿城、陳丹青、劉奮鬥、劉索拉的部分。其中劉奮鬥訪談是齣版物中未收錄的,他講得比較敏感,其中關於八九、關於電影、關於餘華、關於傷痛文學等等都深以為然。話說迴來,整本書在今天都是黃綫之外的東西,陳丹青現在上訪談哪敢這麼直抒胸臆啊。近來讀書真真的感受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兜兜轉轉,進進退退。這些年,大概是在平均綫以下的。
評分既然好的未必韆鞦萬代,那壞的也不一定會源遠流長
評分期待不用放的太高。是查建英找瞭她的一群朋友迴憶嘮嗑。翻翻還是能夠翻齣一點兒東西,比如陳平原講思想傢學問傢和公共知識分子,甘陽講那時候的西哲,李陀講友情,以及八十年代的新啓濛和思想解放。劉索拉真是個聰明極瞭的女子。沒來由的覺得那帶著溫潤和真誠的敏銳與慧黠是女性纔說得齣寫得齣的東西。
八十年代訪談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