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庄子心得(袖珍本掌上庄子)》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万卫老师问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
2006年有首歌唱得很红,叫《隐形的翅膀》。庄子这个名字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跹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很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庄子自称写了一卷“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并且放言:“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我在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狡黠,我情愿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2007年2月27日 于丹迷的七个月 第一月:花花世界,霓红溢彩,你还有诸多理想,你还有几分豪气,看不惯世俗的勾当伎俩,搞不懂生活本来的意义。烦恼和无聊,焦躁和空虚,很多细腻的悲观情绪,蔓延在你的内心深处,虽然表面平静无澜,心灵的湖水底下,却埋藏了多少无声的叹息。 ...
评分我花一小时的时间翻完了书架角落的于丹庄子心得。本想把它当作一本普通的心灵鸡汤作罢。却发现此处竟有众多人容不下这薄薄一本。暂不说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清高心态,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如此见解,着实只有迂腐两字可以形容。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研习《庄子》,...
评分是一本心灵净化类、或者说是励志类的书,书写蛮好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方面。其实这也是励志类的大部分书籍一样,关键看读者自己看过之后会不会受到启发。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如今的社会太浮躁,太虚伪,诱惑太多,人很难再做到像古人那样高深的境界。但是同时,如...
评分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些古典文学开始有一帮人为大家(读者)讲读,因此也滋生出一些名人:于丹、易中天; 其实是古代名著没有人读了,或许是这些人的心得比古文有感召力,我却认为读书寻找思想是每个人的事情,于丹、易中天之流只是倡导古文的一些好处,若他们的心得就是古文的意思,...
评分虽然是相关专业毕业,但我不是个做学问的。关于这一点我还是有点遗憾的,感觉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教诲。不过我也认识到,能够深耕于学术的人其实是凤毛麟角的,而我只是个小学生而已。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记得我的老师对我的种种教诲。在中学的时候我是狂妄的,年少轻狂,谁也看不...
不是学术超女,而是故事超女。堪称女版刘墉的高屋建瓴之神作。只是我不感冒。。
评分算不上看过这本书,但是重复看了三四遍的百家讲坛~ 看完了以后,使得本来对道家“无为而治”抱之以一笑的我慢慢地思考,发现其实道家的思想比起儒家的思想更深入,它不是很表面的礼仪廉耻的问题,而是一个又一个的看到根本问题的道理。
评分比较浅,还有明显的错误,那个关于无情有内功的问题,建议回头好好看看温瑞安的书。
评分逍遥,随天性随自然,淡然,若人生如此,一切将会是那样云淡风轻,可惜凡夫俗子只能跟随脚步,无法做到,我们有我们的弱点,无法克制的弱点,我也享受这些“欲”
评分庄子实在是太有智慧了,借了庄子的一点光辉就够后世一般的学者研究一辈子了。于丹对庄子的解读里是在是有太多迎合世俗价值观的地方,甚至在有的地方加深了读者对道家思想的刻板印象,这种做法简直是背离了庄子本人的思想而流于表面。而且这种通俗解读没法说是有害还是有利,一方面增加了大众传播,一方面失去了文本本来的深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