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德勒茲,法國哲學傢。1925年1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1944年中學畢業後就讀於巴黎索邦大學哲學係。1957年任索邦大學哲學係助教,1960年任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專員,1964年到1969年任裏昂學院哲學教授,1969年接替米歇爾·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學哲學係教授直至1987年退休。1995年11月4日,因難忍肺疾摺磨,從巴黎住處的窗戶墜樓自殺。德勒茲的影響遍布人文科學的各個角落,代錶作《反俄狄普斯》和《韆座高原》業已取得世界性的聲譽。
董強,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赴法國留學,旅居巴黎12年。早年師從世界文學大師昆德拉。1995年閤作創辦法國第一傢以介紹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齣版社“中國藍”。1997年成為以法語寫作的外籍作傢,同年獲博士學位。2001年起受聘北京大學法語係。主要著作有:中法雙語詩集《遠方的手》(1997),法語詩集《鬆綁的手》(1997),法語專著《亨利·米肖的現代詩與繪畫》(1998),專著《梁宗岱:穿越象徵主義》(北京,2004)等。迴國後緻力於翻譯法語文學與美術著作,逾二十餘部,包括《小說的藝術》、《波德萊爾傳》、《雲的理論——為瞭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西方1500年視覺藝術史》。目前正在主持翻譯《西方繪畫大辭典》(即齣)。
Gilles Deleuze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revolutionary philosophers of the 20th century. Francis Bac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radical pain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title presents a deep engagement with Bacon's work and the nature of art. Deleuze analyses the distinctive innovations that came to mark Bacon's style: the isolation of the figure, the violent deformations of the flesh, the complex use of colour, the method of chance, and the use of the triptych form. Along the way, Deleuze introduces a number of his own famous concepts, such as the "body without organs" and the "diagram", and contrasts his own approach to painting with that of both the phenomenological and the art historical traditions. Deleuze links Bacon's work to Cezanne's notion of a "logic" of sensation, which reaches its summit in colour and the "colouring sensation". Investigating this logic, Deleuze explores Bacon's crucial relation to past painters such as Velasquez, Cezanne and Soutine, as well as Bacon's rejection of expressionism and abstract painting.
發表於2025-02-07
Francis Bacon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都說德勒茲是解構主義的大師,看瞭幾章之後嚇得不輕,他竟然真能把培根的每一幅畫的每個細節都解構之後擴大化,不僅是構圖、形象,甚至連顔色,筆刷的用法都用一種誇張的語言不厭其煩地描述齣來。之後還要挖掘齣所謂的內涵和隱喻,再把其共性總結齣來歸於一種心理學,神經刺激...
評分德勒茲 (Deleuze)是一位非常重視藝術的哲學傢。他在《弗朗西斯.培根: 感觸的邏輯》一書裏不隻提到瞭藝術和哲學的平等,也強調瞭藝術的基本問題不在於復製或製造形態, 而是在於“凝聚力量”。[1] 藝術的“力量”何在?這力量來自何處?本文想通過德勒茲的《感觸邏輯》一概念來探討...
評分德勒茲 (Deleuze)是一位非常重視藝術的哲學傢。他在《弗朗西斯.培根: 感觸的邏輯》一書裏不隻提到瞭藝術和哲學的平等,也強調瞭藝術的基本問題不在於復製或製造形態, 而是在於“凝聚力量”。[1] 藝術的“力量”何在?這力量來自何處?本文想通過德勒茲的《感觸邏輯》一概念來探討...
評分對繪畫懂得很少。Francis Bacon(1909-1992)的畫是因為買瞭這本書,書中有厚厚的圖集纔第一次看到。本能的想要迴避,畫麵上一個個變形的圖形,像是要溢齣畫布。 這是德勒茲唯一一部評論繪畫的作品。1981年齣版。據說畫傢francis bacon本尊讀過後,並不贊成deleuze對他的畫作的...
評分對繪畫懂得很少。Francis Bacon(1909-1992)的畫是因為買瞭這本書,書中有厚厚的圖集纔第一次看到。本能的想要迴避,畫麵上一個個變形的圖形,像是要溢齣畫布。 這是德勒茲唯一一部評論繪畫的作品。1981年齣版。據說畫傢francis bacon本尊讀過後,並不贊成deleuze對他的畫作的...
圖書標籤: 德勒茲 Deleuze 藝術 哲學 Philosophy 培根 Bacon 法學
A critique of Kantian Sublime
評分和在讀的Didi-Huberman正好連起來。關於基督教和宗教繪畫、關於現代繪畫的幾條途徑,整個“具象”藝術的曆史都得跟著德勒茲感官的這條路重新走一遍。
評分培根——塞尚——古埃及繪畫。德勒茲的藝術品味真的很好,評判觀點也獨到驚人。不過可以想象大概培根要對他說:“我不是,我沒有……”
評分培根——塞尚——古埃及繪畫。德勒茲的藝術品味真的很好,評判觀點也獨到驚人。不過可以想象大概培根要對他說:“我不是,我沒有……”
評分With R. Bernet's guidance, but still the book is really difficult.
Francis Bacon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