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起宋儒,下迄李卓吾,追溯了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初研宋明理学者提供了一个简要的读本。在中文版自序中,作者重申:理学思想的基盘是“中国一般人民的生活意识”,而非佛教的翻版;肯定了儒学作为“有”之哲学的价值;同时对“理”、“气”内涵和工夫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析。
自1976年五月刊行后,该书曾多次再版,并有多种语言译本行世。
原著四星,上世纪的翻译以及出版规范扣一星。现在看的确没有太新的东西,胜在清晰,待二周目。
评分岛田说,在博论、《王阳明》原稿和《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里,他都只注意到“良知”而忽视“万物一体”,对朱子学和阳明学关系把握不充分,此书算是修补和回应。梳理了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朱子(伊川路)、象山-白沙等-阳明(明道路)-王学左派龙溪、心斋-卓吾脉络,拒绝简单的象山-阳明VS朱子的老路,他自己也是很得意的,也对儒释道作出对比。基本限于学理研究,但说象山是德性主义,朱子是知识主义是有意思的。
评分几乎没有废话。看完前十页的时候,俺就笑了两次,因为岛田虔次在说理的时候经常加上些很生动恰当的比喻(或比拟?)
评分清晰简洁的概论,按照主要人物和前后联系将重要的人物和主题做了简短的论述。但由于译者是直译的,很多句子放在中文里就有点不顺,还很有点口语化。有些“硬译”的概念和哲学术语很明显很容易产生误解
评分概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